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台州温岭:这座桥,相连古今
2023年05月26日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温岭城北街道 张进怡 梁伟伟 柯荣臻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提起江南,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桥流水人家。没有桥的江南是不完整的。

  作为鱼米之乡的温岭,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因此也不乏各式各样的桥梁。其中就有一座老桥低调地坐落在城北街道的六份村。它,就是温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琅岙桥。

  琅岙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如今依然保存得较为完整,基本上没有什么损毁。

  作为目前较为稀少的三孔石拱桥,琅岙桥的整体外观与京杭大运河上著名的的拱宸桥颇有相似之处,放在整个温岭范围内看都是比较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

  桥的两侧设有栏杆,由栏板、望柱以及抱鼓石三部分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护作用,相比其他闸桥更具安全性。

  琅岙桥望柱的柱头刻着仰覆莲纹,两朵莲瓣一仰一覆,相互衔接。桥面中心的石板上雕刻着莲塘图,一朵莲花盛开在水波之上,周围莲叶环绕,或低垂,或挺立,寥寥数笔却凸显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的生动画面,图案线条深邃清晰,并没有在两百年的风吹雨打中消磨,仿佛能从中看出莲花随风摇曳的姿态。仰覆莲纹与莲塘图相互呼应,映衬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淡泊与坚韧。

  栏板上并未雕刻什么图案,十分朴素,只布满青绿色的斑状痕迹,那是经过岁月洗礼而留下的厚重历史痕迹。琅岙桥中孔上嵌着一块刻着桥名的青石板,是民国时期留下的。据说内层还有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由知县张洵写的“河清海晏”四字,但在历经近两百年的日晒雨淋之后,已完全无法辨认出了。

  由于河面加宽,琅岙桥的一侧连接了一座平桥,是几年前新修建的。平桥依照老桥的样式,由砖石堆砌成拱形桥孔,共计七孔,“躺”在河面上,与碧波荡漾的河水相映衬,仿佛一条崭新的白玉带轻置在碧绿的丝绸上,一刚一柔,锦上添花。平桥虽是新修,但不论俯瞰还是远望,其与拱桥之间的拼接却并不显突兀,反而彰显出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与现代工程的别具匠心。

  琅岙桥原为琅岙闸,最初是作为桥闸兴建的。桥闸,顾名思义就是兼具了桥梁与水闸的作用。琅岙桥属于拱形的闸上桥,既通车马,又能防洪蓄水。

  中国的水利发展历史悠久,水闸的修建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随着水利建设持续发展,造闸技术日益成熟,在河渠上建筑水闸也越来越普遍。北宋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中有记:“江南旧有田,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可见在宋朝时期,水利规模就已初具规模了。

  在温岭,也有随处可见的桥闸。太平县古志中,温岭范围内光有记载的桥闸就有几十座。其中著名的有宋代建筑的新河闸桥群,掀开了温岭水利史上光辉的一页。明清时期,我国水利治理技术进入了总结融合阶段,琅岙闸的修建见证了当时温岭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

  温岭依山面海,地形主要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东部入海口处河道浅窄,淤泥阻塞,导致流泄不通,且中部地区地势低洼,以致温岭非常容易遭受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又因淡水不足,海水倒灌,导致咸潮,农作物无法种植。因此,当时的温岭亟须发展水利以保障百姓的生活以及抵抗自然灾害。这也是温岭多闸的原因。

  乾隆年间,牧屿一带筑建了鹜屿闸,成为彼时温岭县水道的咽喉。鹜屿闸外垛咸潮,内蓄淡水,灌溉农田二十余万亩,惠及一方百姓。但闸外十余里的琅岙一带却仍受咸潮影响,农田无法耕种,连年歉收,到了五六月份,又受干旱与洪涝之苦,民不聊生。当时有位叫张二川的先生怜悯当地百姓,带头捐资建闸。时任知县的张洵也捐出自己的俸禄倡议修闸。于是当地数千名百姓纷纷扛起锄头挖掘土坝,凿石庀材。到了第二年夏天,琅岙闸已修建了一半,但天公不作美,大雨不断,一旦土坝被冲垮,将前功尽弃,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似乎走到了绝路,没有其他办法,百姓们只能冒雨祈祷,也许是上天也被百姓们齐心协力、努力生活的态度与诚意所打动,很快便雨过天晴。次年,琅岙闸大功告成。琅岙闸建成以后,旱则蓄水,涝则泄水,附近数万亩农田得到灌溉,盐碱地变得肥沃富饶,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

  到了民国十八年,因琅岙闸有碍排涝,改闸为桥,只留下了桥梁的沟通作用,也就是如今留存下来的琅岙桥。

  古桥因水而建,水乡因桥而兴。桥与水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近两百年的岁月,琅岙桥见证了金清大港水质的变迁。作为温岭的母亲河,金清大港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加上河道淤泥沉积,水质一度恶化,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好在温岭人近水而亲水。从2014年正式启动“五水共治”工作开始一直到现在,温岭人都在为治水不懈地奋斗着,立志提升全流域水质,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江南之美。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温岭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金清大港支河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在金清水系考核中位居台州第一。带给人们的直观变化也显而易见。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水变清了,沿河居住的居民不再对黑臭的河水避之不及,偶尔还能见到“钓鱼佬”在岸边垂钓,白鹭也三三两两地飞回来了。

  但环境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坚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就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散发出山清水秀的温岭魅力。

  桥水相依,水清才会桥美。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琅岙桥都见证着温岭的发展故事,倾听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标签: 温岭;金清;百姓;平桥;水利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