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
海正生材上市股票代码启动
8月16日9:30
海正生材正式在上交所鸣锣开市
成为椒江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打响了椒江“十四五”企业上市的“开门炮”,椒江科创型企业迈开了新步伐,千亿海正系又落下重要一子。回望海正生材的18年历程,犹如一部在绿色、生态、减排道路上默默耕耘的“垦荒”史。
小小颗粒,潜力无限
走进位于海正医化园区的年产1万吨聚乳酸车间,只见一颗颗米粒大小的乳白色椭圆形颗粒源源不断的从生产线上打包封装。而这微小的颗粒,就是聚乳酸。
聚乳酸是当前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领域中的“种子选手”。将玉米、秸秆等物质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形成一种高分子聚酯型材料聚乳酸,这种材料使用后,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回归大自然。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一次性餐具、塑料包装、3D打印、纺织、医药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早在20多年前,国内基本没有聚乳酸的生产,核心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国际少数几家巨头手中。“因为聚乳酸具有环保、安全、节能、低碳的特性,是未来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之一。”海正生材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早早布局生物材料之聚乳酸产业,并在市场风口到来前潜心蛰伏,积蓄能量。
潜心耕耘,逆境中蛰伏
2000年公司控股股东海正集团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联合进行的聚乳酸树脂材料产业化探索。2004年,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年产30吨聚乳酸的小试生产线建成并投入运行,当时已经初步掌握了聚乳酸小规模生产工艺。此时,海正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以及院士陈学思以前述技术成果入股,继续和海正的研发力量一起开展聚乳酸研发。
聚乳酸工艺环节繁多、生产环境复杂,在前期,公司研发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探索,在起初营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因为他们坚信聚乳酸产业的美好未来,坚信困难终将攻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提出“限塑令”。海正生材借着这股“东风”,于2008年建成并投产国内首个5000吨级聚乳酸商业化生产线。随着“限塑令”呼声越来越高,也唤醒了国人对可降解材料的重视,早早布局的海正生材显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2015年,建成年产1万吨级聚乳酸生产线及相关制品加工改性生产线。
突破壁垒,掌握关键技术
要生产出聚乳酸,丙交酯是关键原料。然而,从2019年起,国外生产丙交酯的巨头企业宣布不再出口,给国内聚乳酸的产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一时间,国内聚乳酸市场被进口聚乳酸抢占。
在这一关键时期,国内多家公司都在加速研发丙交酯,可以说,谁能快人一步,就能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有利份额。凭着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多年的研发经验,海正生材一马当先,率先突破丙交酯“卡脖子”技术,并迅速建成国内首个万吨级“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工艺流程聚乳酸生产线。
经过多年的研发,公司已经打通了“乳酸—丙交酯—聚乳酸”的全工艺产业化流程,掌握了从材料合成到市场应用的各个环节关键技术,攻克丙交酯量产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实现了聚乳酸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并成为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全球领先的生物塑料企业Novamont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1年,海正聚乳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4.14%,其中在国内厂商中的市场占有率达72.10%,在国内厂商出口量中的占有率达81.18%。海正生材代表了中国聚乳酸产业参与全球竞争、展示中国力量的典范。
海正生材的上市,打响了椒江企业登陆科创板的“第一枪”。未来十年,海正生材将成为全球聚乳酸生产企业和技术引领企业,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和目标,促进全球解决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