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台州市黄岩区新前街道西范夜市已人声鼎沸。新疆烤羊肉串焦香四溢,哈尔滨锅包肉金黄酥脆,台州市海外传播官小帕的直播声穿透人群:“家人们,这碗臭豆腐太香了,太好吃了!”不远处,老年公寓的窗户透出暖光,数十位老人围坐荧幕前,目光聚焦于越剧《梁祝》的优美唱段画面,老人们踏着板眼的轻哼声,淹没在街市的喧腾中。
这里是黄岩区新前街道,一个以全国30%注塑模具、80%高端挤出模具市场份额撑起“中国模具之都”脊梁的工业重镇,更是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标杆,它正以“产城人文旅”五位一体的融合模式,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鲜活样板。
黄岩区新前街道 图片由黄岩区新前街道提供
产业筑基
模具智造链动共富生态
走进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客厅,“模具(塑料)产业大脑”的巨型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模具(塑料)产业监测数据,这不仅是集群内产业的生产数据,更是一张动态的致富网络。
这里通过“协同应用”“机床物联”模块,将碎片化产能转化为区域共富资源——小镇内中小企业共享龙头企业的订单池,技能人才通过数字化平台跨企业调配,连物料采购都形成了集群议价优势。
比如,春节期间,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把需求上传到产能协同驾驶舱,与另外30家不停工企业的生产信息同步汇总,实现了产能利用率与订单交付速度的双重突破。
这种“产能协同共富”模式,让单打独斗的作坊式生产升级为产业链发展共同体。这种“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产业生态,正让模具智造的齿轮咬合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节奏。
技术红利正通过产教融合机制普惠整个产业带。模具小镇科创中心里,小镇联合台州学院,开发了智能深孔钻软件,解决行业痛点,提升加工效率20%以上,这项校企合作成果已向小镇内137家中小企业开放共享。
产业强链的背后,是人才创富的活水奔涌。在产教融合的深度不断拓展的背景下,省“千项万亿”项目——职教中心工地上,塔吊林立的场景不仅象征着教育资源的扩容,更承载着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该项工程建成后,可开设180个班级、容纳8100名学生,将形成技能培训—产业对接—收入提升的闭环,定向培养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紧缺人才。而企业将与院校联合开设“模具实战班”,通过让未毕业学生获得岗位预聘,使教育投入转化为可持续的富民资本。
市民在黄岩智能模具小镇主题公园锻炼 图片由黄岩区新前街道提供
文艺赋美
街巷烟火勾勒共富图景
当暮色笼罩黄岩区新前街道西范村,“特喜范”夜市千余个摊位次第亮起,宛如一条流光溢彩的长廊。这片由村党委精心培育的“共富夜市”,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文化+”共富模式的创新实践。
夜市坚持“惠民优先”原则,通过设置低于市场价的摊位费,为低收入群体和返乡青年搭建了创业平台。
“治安队巡逻到凌晨,生意踏实着呢!”瘦肉丸摊主应文君笑着算账:日均客流超2万,月收入可达万元。
2024年,夜市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3000万元,每个村民腰包多了5000元分红,跳动的夜市灯火映照着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漫步改造后的西范街区,“黄岩甜了千年”的主题墙绘与工业风模具雕塑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文化礼堂前,旗袍队阿姨们踩着采茶舞的韵律翩然而过;银龄课堂里,学员们正专注学习AI新知识。这些正是村党委精心打造的“本土培育+外部引进”双轮驱动文化矩阵的生动写照——既有本村薄荷姐姐这样的新生代凭借流量优势推广西范特色美食,也有外国人小帕这样的海外传播官以跨文化视角讲述西范故事。西范村首届推荐官方红引入的“文艺赋美”驻唱项目,更让夜市成为台州“文艺星火赋美”工程的率先实施点,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展演”的文化供给升级。
如今,这片融合了模具智造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热土,正以“党建+文化+商业”的共富方程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幸福邻里
共绘多彩民生共富圆
清晨,在黄岩区新前街道江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乐声悠扬,银发老人们舒展拳脚;几步之遥的“童心悦育”课堂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五彩世界;青年们则用舞姿诠释音乐的韵律……这个由社区“强社公司”运营的微邻里活动空间,正成为居民社交文化的活力磁场。
2024年4月,江城社区成立全市首家社区独资的“强社公司”,采用“公益+商业”的创新运营模式,与画画酱等多家机构达成“合伙人协议”,社区提供场地支持,“合伙人”提供专业服务,从而实现了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区惠民服务的持续提供,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经济收益。社区强社公司收入达到10万元,累计开展惠民活动120余场,服务居民超5000人次。
朝元南路的“共富生活市集”,将天佑城与宁江明月农贸市场紧密相连。这里,特色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共富夜市和四季民俗体验让居民们乐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江城未来社区距离模具小镇仅3公里之遥。
市集的成功催生了更广阔的共富图景。社区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和悦共富”直播工坊,开展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学员陈娟是一位“宝妈”,自从离职带娃后,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社区的直播共富工坊成立后,她便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学员。
“通过线上线下的社群平台搭建,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磁力场,从而增强模具产业人才的吸引力。”新前街道江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丽丽介绍着“小橘灯”共富工坊。目前,该工坊已成为“青创江城”服务品牌的基地,汇聚了辖区内企业高管、高知分子及回乡青年等精英,共同组建“江城导师”团队,正培育新一代“江城创客”。
故事的背后,是江城社区以打造共同富裕未来社区样板为航标,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强化治理效能奠定的坚实基础,用实绩诠释了“党群共绘共富圆”的深刻内涵。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