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该如何写好“和合”文章,汇聚善治之智?
在台州这片和合圣地,源远流长的和合基因正与现代化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催生出社会和谐、城乡和美、人际和睦的繁花硕果。当地将“和合善治”理念贯穿市域治理全过程,涌现出和合民主恳谈、和合调解、和合司法、和合街区等一系列社会治理领域的“台州智慧”。
和合在台州,已上升为一种城市精神,以“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深厚内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
以“和”为本 夯实善治之基
社会治理,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和谐。近年来,台州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为贵”理念让“处处可见和合、人人参与共建”的善治之风满城劲吹。
“喝了这杯和合茶,大家心平气和把话说开。”在天台县“和为贵”东部和合调解中心,两名村民就房屋间20厘米的排水沟权属问题面对面坐下来协商。
为了解开村民的心结,“老娘舅”王继福多次上门看场地、反复做思想工作。几句乡音俚语、几杯清茶背后的力量,化矛盾于无形,让积怨已久的双方握手言和。最终,双方共同签下和解书。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不到百米的“六尺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处世之道。在天台县老城区,也有一条“让巷”,自明代以来便是睦邻友好的象征。
如今,“让巷”精神也有了现代演绎。“在当地杨姓叔侄三人因房屋门前空地产生纠纷的案件中,我们借用‘让巷’故事,向当事人讲道理、解心结,达成了三方和解。”天台县人民法院平街法庭以和合理念化解邻里纠纷,让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在天台和合调解工作法的基础上,全市打造以和为生、以和为贵、以和为泰、以和为美的“和合善治”调解模式,各地和合调解蓬勃开展、遍地开花——
在路桥,基层社会治理“百晓”工作法,让调解案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临海,“平安驿站”化解游客与当地商户摩擦,让情绪在驿站疏导、矛盾在驿站化解;在三门,以“共享法庭”为依托,“海上调解员”机制化解涉海纠纷,摆平渔民急难愁盼……
和合在台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基层治理工作更有底蕴,也更有底气。2021年至今,台州共成功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案件36.82万件,调解协议涉及金额达170多亿元,和合调解工作法入选浙江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台州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以“合”为径 探索智治之道
在台州,和合文化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而成为可感可及的治理智慧与发展动能。
发端于温岭的民主恳谈制度,是现代基层民主与和合协商精神的有机结合。大到年度财政预算、重大工程项目,小到村居停车位规划、街道搬迁事宜,都要拿到恳谈会上让干部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辩事理”。
如今,民主恳谈制度已从温岭走向全国,为“中国之治”的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了生动注脚。这种“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正是“和而不同”的生动缩影。
放眼城乡大地,和合已然绵延到村居、街区、家庭的每一处肌理之中。这一古老的东方智慧,在新时期愈加焕发出新的光彩——
“自从开始创建‘和合街区’,我们这一带的行政服务更便捷了,从网上申报到办好证,街长还送证上门。”椒江和佳韵街区的一位商户表示。主动上门提供“零次跑”服务,实行责任街长“一肩挑”,为街区百姓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这正是台州创建“和合街区”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4个示范“和合街区”,把“与民共享、与民交心、与民协商”的理念融入基层治理的细枝末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安定,家庭和美,则社会幸福。近年来,台州市妇联聚焦安家、育家、润家、兴家、暖家“五位一体”,全力打造“和合家庭”品牌。

2024年,台州作为省级市域试点,聚焦破解“数据不贯通、处置不高效、联动不顺畅”等难题,以和合理念推进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改革。
在黄岩,首创“和合家事调解厅”,引驻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等,重点为危机家庭提供矛盾调解、婚姻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如今,台州已打造15分钟家事化解综合服务圈,在130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为万千家庭保驾护航。
处处和合,美美与共。循着社会治理的脉络,和合的力量已走出典籍故纸、名山古刹,走进了寻常巷陌、百姓心中。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