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军伟带领麻醉手术部医护人员,走访了数位百岁术后老人,用一次特殊的“家访”,串联起医学的温度与生命的韧性……
一次回访,一份牵挂

10月26日一早,医疗队首先来到104岁汤阿公的家。两个月前,他刚接受了腰椎球囊扩张术。在小儿子的悉心照料下,阿公卧床休养,面色红润,日常能在房间缓慢走动,自理如厕。
“阿公,现在感觉怎么样?”医共体办公室主任黄月球俯身询问。
“好多了,就是胃还有点难受。”阿公轻声回答。
王军伟书记上前仔细检查,发现老人有胃萎缩和便秘问题。他一边叮嘱日常护理细节,一边主动添加了家属微信,“有任何情况,随时联系我。”

随后,团队又走访了101岁的奚阿婆。今年2月手术后,她恢复良好,日常身子骨还算硬朗,现在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四排整齐的蔬菜。邻居说,这是她每日的“必修课”。
在回访中,医护人员检查发现阿婆近期血压偏高、偶有头晕,便立即联系她在外的子女,并协调社区家庭医生调整降压方案,针对阿婆头晕不适症状,做好格外的叮嘱。
百岁手术,成功闯关的背后……
看到这些术后恢复良好的百岁老人,也许很多人都会诧异并思考一个共同问题:年纪过百的他们,到底是如何扛过高风险手术的呢?
“为百岁老人实施手术,确实是医学上的高风险挑战!”随行的麻醉科主任洪丰华打了个比方,“百岁老人的身体,就像运转了一个世纪的精密仪器,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牵动全局。”
他坦言,目前高龄手术面临三大难关:器官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多发、术后康复缓慢!
“今年我们已为4位百岁老人成功手术,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学科协作的‘精准护航’。”洪主任强调,“‘没有麻醉就没有手术’,尤其面对百岁高龄患者,麻醉的安全与精准更是手术成功的核心前提。”
他介绍,近年来,在麻醉手术部原主任杨天革的带领下,科室不仅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功底,更打造了凝聚力十足的专业梯队。团队成员同心同向、精进技术,联合各相关学科并肩攻坚,接连突破高龄手术的重重难关。
术前,麻醉科、外科、内科专家共同为老人“量身定制”方案;术中,麻醉医生以“微克级”精准给药,全程守护老人生命体征平稳。
正是这份严谨,让百岁手术从“不可能”变为“可实现”!
“情”与“技”,是生命的延长线

走访的最后一站,是医院105岁的退休职工金老先生——一位曾奔赴战场的医疗兵。
老人的房间整洁有序,墙上奖状无声述说着往昔峥嵘。尽管有些气喘,但他思路清晰,言语从容。
问及长寿秘诀,他笑谈自己的“养生哲学”:1、作息固定:每天5点起床步行1小时,中午小憩20分钟,晚7点准时入睡;2、饮食清淡:拒绝“大补”食品,不忌口、不多量,按时吃饭;3、情绪稳定:自我调节,不计较、少串门,关注自身。
“活着就要动起来,做人也不能太计较。”历经沧桑的他言语平和,“年纪大了,要看开一切。”临别时,老人执意送到院口,在午后的暖阳中挥手作别。
这次走访,不仅是一次术后随访,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身的致敬。
党委书记王军伟在活动结束时表示:“这次回访不仅是要了解老人们的康复情况,更是要传递一个理念——医疗技术的发展是为患者服务,医疗服务的温度更不应止于出院那一刻。
在天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下,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区。
当下,天医通过麻醉手术部的全面综合评估和个体化精细管理,外科团队的微创术式创新,以及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的深度协同,已建立起一整套针对高龄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障体系。
未来,天医将持续提升麻醉技术、微创手术等专业能力,让更多高龄老人能够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建立更完善的随访体系,把关爱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真正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健康守护。”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