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今天的肉炖得很软烂,还有解暑绿豆汤,您慢用!”9月27日中午,在玉环市鸡山乡“老省心”综合体,77岁的陈阿公接过党员志愿者递来的午餐,和“饭友”们围坐用餐,饭后还找驻点医生测了血压,数据实时同步到玉环市“健康地图”系统。
这座涵盖食堂、活动区、康养区等功能的综合体,辐射周边6个海岛村,日均服务80多位老人,让海岛老人享受“饭热菜香、健康无忧”的服务成为现实。
作为海岛市,玉环一直面临地域分散、资源不足等养老难题。近年来,玉环锚定“老有颐养”目标,探索实施“党建+”养老模式,大力推进党群阵地服务功能提质升级,全域打造“老省心”服务综合体,实现海岛老人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建阵地聚合力
织密“家门口”养老网
9月26日上午,在清港镇礁西村,清港“老省心”综合体完成了装修扫尾,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届时将为当地老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养老服务。
“这里不仅有老幼活动区、康复健身区、日间照料区等,还配备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共享食堂等,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礁西村党总支委员王荣华说,定址礁西,就是看中这里处于周围村庄中心,辐射范围广,让周边老年人都能就近享受服务。
近年来,玉环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建设一批、腾挪一批、改造一批”,重点升级完善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原本分散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爱心食堂等资源,重点强化“食、医、乐、住”四大核心功能,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托底、社会参与的普惠性养老服务网络。
今年5月起,楚门镇党委就利用闲置资源,改建“朝夕相伴”双龄共养服务综合体,不仅配套专业的康养区、认知干预中心,还设置“银龄学堂”和“童乐天地”相连的功能区,推动服务功能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截至目前,玉环已建成12个“朝夕相伴”双龄共养服务综合体,“一老一小”服务延伸至各海岛村,惠及群众3.8万余人次。
融智慧拓内涵
升级“高品质”颐养体验
“儿女常年在外工作,以前生病了只能自己出岛看,现在好了,医护志愿者定期上门诊疗,还有专家作指导,对我们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大家都觉得很安心。”提起享受到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海山乡横床村的陈阿公赞不绝口。
为破解海岛医养“最后一公里”难题,玉环市创新打造“医养旅”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线上搭建全域诊断平台,由“包联户”党员、医护志愿者等上门走访完成检查后实时上传数据,健共体总院专家按时完成远程诊断、报告反馈、治疗指导等。同时,依托“健康地图”大数据平台,实时归集分析海岛老人诊疗数据,为重点老人配备智能呼救器,一旦触发就能联动急救力量、志愿者就近响应。
截至目前,已有5622名60岁以上老人通过该体系,获得线上诊断和治疗指导。
在此基础上,玉环还进一步拓展养老内涵,打造“医养+旅居”特色模式,依托海屿岛优质生态,将养老设施与旅游设施嵌入式建设,不仅让本地老人能享受24小时智慧诊疗,还让岛外旅居客群也能收获“医疗有保障、休闲有品质”的体验。
此外,党建联建还让养老力量“拧成绳”。
坎门街道渝汇社区党员张颖华的手机,是辖区空巢老人的“应急热线”,生活里的小麻烦,总能通过她的快速协调得以解决。
玉环民政、卫健等部门打破职能边界,联合国企、社会组织推出健康义诊、送餐助餐等34项精细化服务。
“玉见·幸福碗”助餐模式更是联动村社党员、“五老”联盟骨干、热心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助老服务,76家老年食堂(助餐点)已提供公益助餐43.1万餐次,把“暖心饭”送到老人家门口。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