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天台素为佛宗道源之地、神山秀水之区,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前往的圣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天台留下大量古迹遗存的荣耀。
宋黄铜金乌玉兔摆件
记录清正为官、清廉传家的明天顺二年鲁崇志夫人敕命书,代表道教金丹修炼中阴阳协调的宋黄铜金乌玉兔摆件,记录功德、定格景致的清康熙款彩西湖全景屏风……每一件文物都像时间之子,烙着天台山的印记,诉说着独特的历史故事。
立足文化内核,天台县博物馆于2003年建成并成为省内首家免费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将“时间”具象化。历年来,天台县博物馆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全县文化资源,深化实施科技、业态和模式创新,不断丰富藏品,展示传统文化元素,让博物馆更有生命力量,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
保护为先 历史文脉传下去
方形的花岗岩“古董”贴满建筑外墙,沙孟海所书馆名的景观石矗立门前,沿台阶而下,进门伫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映入眼帘……走进天台县博物馆,仿佛叩开了和合文化探源的大门。
天台县博物馆门前景观石
与其他博物馆建筑不同,天台县博物馆是下沉式建筑,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周边自然环境(国清寺、赤城山、佛教城等)完美融合,且采取天台传统古民居“三进九明堂”建筑风格,营造内向、静谧、和谐睦居的氛围,打造出一个经“过滤”的世界。
漫步于博物馆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表现力,抢抓参观者眼球,让人沉浸式感受“和合”之美。
天台县博物馆序厅
天台县博物馆馆长陈缅介绍,县博物馆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400平方米,馆内现有藏品6000多件。2021年,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加持,打破传统展示“物”的局限,将展览空间从陈设空间向主题空间转变,从静态图形向多媒体图像转变,从单向传播向交互式体验式传播转变,多维度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水平,提高实际效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序厅,360度的环幕取义“和合”,弧形展陈布置营造出圆融共存的和合理念。“原本博物馆的展陈是从地方起源史开始的,考虑到天台的文化元素多,我们选取了10种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作展示,如佛教、道教、济公、唐诗、霞客、和合等,让参观者先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再去看起源,提升参观体验感。”陈缅说。
穿过序厅,来到展览区,陈列以“瓯越故地”、“三教名城”、“浙东明珠”、“家在天台”为叙事主线,从天台发源史、珍贵文物、民俗文化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天台的文化基因、艺术传统、发达的手工艺以及泽被后世的文化传承等。
比如彩绘和合二仙瓷像等,将“和合二仙”的故事生动演绎,这是承载中华和合文化的实证;历代书画、摩崖书拓,记录着三百余年间,李白、孟浩然、贺知章等唐代诗人相继不绝向着天台山而来,一路吟咏,形成了以天台山为目的地的“浙东唐诗之路”;青铜器、石雕等代表着天台人的不怕艰难、坚韧勤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
“神山秀水、三教圆融的天台山,为和合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陈缅说,读懂和合文化,县博物馆就是一扇很好的“窗口”。
沉浸体验 文物典藏“活”起来
身着宋代服饰的学生,手提灯笼,通过聆听讲解、动手体验,寻找馆内的“宋”元素。此前,天台县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也是该馆“文博工坊”专门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量身定制的一期活动。
那么,什么是“文博工坊”?
陈缅介绍,用“打破围墙”理念践行“让文物贴近生活”,打造“无边界博物馆”,让更多的文化场所、社会力量融入到博物馆的发展中来,让更多的文化传承通过博物馆的展陈走进百姓的生活,让博物馆从馆藏历史文化的“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博物馆资源真正成为公众可享有的资源,摸得着,体验得到。这是该馆开设“文博工坊”的初衷。
“自2022年3月‘文博工坊’开设以来,我们每周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活动主题则是结合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天台山文化、当下热点或季节特色展开。”陈缅说。
她举了几个例子。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带火了茶文化。天台博物馆“文博工坊”恰好借上这波热潮,推出“宋代点茶”主题,结合馆内“茶文化厅”的展品,讲解了宋代点茶在宋代形成热潮的背景原因、当时天台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再引用陆羽《茶经》中对茶的论述,深入浅出,让一群“小白”在短时间内对茶文化有了大致了解。
再如结合一根藤技艺与清廉家风的和合花灯体验活动,结合古生物化石的恐龙气球体验活动……“大众参与度非常高,往往报名通道一开通,名额就被抢完了。”
“周六馆长说文物”活动
为了使博物馆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化和文物知识能够普及,博物馆在“文博工坊”活动开展当日还特别开设“馆长日”,推出“周六馆长说文物”栏目。
“馆长日的每次讲解均根据主题有所侧重,且这个‘馆长’可以是我,可以是你,只要你对展馆有所了解。”陈缅说了个趣事。有次活动主题是“恐龙”,她在讲解中发现有个小朋友非常“懂行”,就把话筒交给了他。
截至目前,博物馆共举办公益活动123场,为5万余人提供服务,活动专用公众号“文博工坊”短时间内激增粉丝近万人。每逢活动日,博物馆内便人声鼎沸,人气爆棚,日平均接待量逾千,得到一致好评。
机制创新 文旅经济“强”起来
前段时间,“文博工坊”推出一期红曲酒制作体验活动,带领体验者走进“天台红曲酒”省级非遗工坊,对酿酒工艺、食品安全把控、设备管理和操作、黄酒品评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博工坊’搭建的是一个互动式文化体验平台,给大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深层次接近文化领域的渠道,而对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来说,借助这样的平台来做公益活动也是一种极好的输出方式和宣推途径,让原来束之高阁的非遗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带来效益。”陈缅说。
全年不间断地开展各种展览活动,龙蛇共舞、越地铁器、古生物化石展等都广受参观者喜爱,开展文物素描、举办无我茶会、开放展厅外公共场地作为古风拍摄基地……眼下,随着文博工坊内容不断丰富,悦木茶叙、天台度过、假日研学小队、古装摄影等文化企业相继加入组织活动,丰富与扩展博物馆服务项目的同时,推动了产业增收创利,创新发展。
此外,县博物馆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育计划等活动,与图书馆、文化馆、民间艺术馆、美术馆无缝衔接,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加强交流互动,互享公共资源,让博物馆真正走进百姓心里,成为百姓汲取精神食粮的乐园。
在培训的基础上,去年6月30日,天台县首届博物馆讲解员技能大赛在天台县博物馆成功举办。今年5月25日,天台县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大赛又拉开了帷幕。“这一次选手的报名热情很高,大赛报名启动后,我们收到了102位选手的报名,包括之前的恐龙讲解员小朋友。”陈缅说。
创新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不止于此。
时下,“文博热”持续升温,借此契机,天台县博物馆也上新了10款文创印章,包括沙孟海的“物华天宝”行书、宋朝线雕石刻构件、天台镰刀龙化石等,引得游客争相“集章打卡”。
天台县博物馆推出的10款文创印章
印章艺术与文博文旅相融合,让老技艺、旧民俗焕发新的光彩,也显现出带动流量、消费的勃勃生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