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里长街是路桥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段绵长的历史,那么“邮亭古驿”在这段历史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古人言“十里长街十里景”,邮亭便是那不得不说的其中一景。
顺着十里长街自南向北,在路的尽头,福星桥东边,邮亭赫然立于眼前。经过修缮的邮亭古驿虽已失去了原本的沧桑,但它上溯千年——“邮亭驿递汉朝令”的历史却是怎么也抹不掉的,听说路桥老街便是在那时产生的。
与邮亭古驿紧密相连的是邮亭庙(中镇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说起邮亭庙,有两位义士不得不提——全俨、蔡德懋,全俨舍己救人、蔡德懋聚义抗倭。
据庙志记载,福建泉州人全俨在赴任途中住宿新安(今路桥)邮亭驿站,恰逢周边瘟疫盛行,全俨置个人安危不顾,翻山越岭摘草药,自己出资煎药汤,拯救了一大批病人。而他却因日夜操劳成疾,被病毒传染而亡。
蔡德懋,路桥邮亭人,家富而好义,乐善好施。明嘉靖二十年和二十四年,路桥两次遭受台风洪水袭击,粮食无收,饥荒严重,蔡德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从海门登陆,沿途烧杀抢掠,卫所、司城驻防明军溃散,蔡德懋在邮亭庙聚集乡民,组成义军,浴血奋战,擒斩倭首10人,灭贼寇无数。寇挟怨报复,焚烧蔡家房屋、宗祠及邮亭庙。当地百姓为感载义士,于嘉靖三十三年重建亭庙,庙内有戏台,庙外有八角福星亭,并立有蔡德懋、全俨塑像,供人瞻仰。
如今的邮亭,你可以说它是庙,也可以说它是驿站,要是有更了解它的老人们说这里以前是电影院,那也不甚奇怪,大概在1958年,邮亭庙被改建为路桥电影院。不管如何演变,邮亭早已与十里长街融为一体,与路桥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引以为傲的历史融为一体,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沉淀、厚重。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