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台州支行农业银行台州支行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热点聚焦
镇馆之宝 | 当年江南仍荒芜 谁炼出了这件青铜大杀器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朱婧 摄影 张孙超
【摘要】征战沙场、战场杀敌、身经百战.....这样的动荡生活离我们相距甚远,不过,金戈铁马、同室操戈、化干戈为玉帛等成语却为大家耳熟能详。这些成语中的“戈”正是一种古代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格斗兵器。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9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婧 摄影 张孙超)征战沙场、战场杀敌、身经百战.....这样的动荡生活离我们相距甚远,不过,金戈铁马、同室操戈、化干戈为玉帛等成语却为大家耳熟能详。这些成语中的“戈”正是一种古代最常用也最重要的格斗兵器。

  戈是青铜时代的重要兵器,也是仪仗中的重要礼器。在临海市博物馆,一件馆藏商代青铜直内戈尽显锋芒,微挑的前锋勾出无数待解之谜。本期镇馆之宝,请随记者脚步,一同前往临海了解这件个性十足的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周边辐射。正因为如此,青铜器也逐渐成为了中原文化的“代名词”。

  虽说中国青铜文化的分布之广、范围之大举世罕见,但江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远不及中原地区,而青铜戈的出土更是寥寥无几。

  商代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考古学教授井中伟曾在研究夏商周戈戟的相关著作中表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在内的长江下游地区初步统计只发现有15件青铜戈,浙江地区则仅有三处曾发表过相关材料。临海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商代青铜直内戈对研究临海乃至整个江南越地早期历史都有非凡的史料意义。

  对于这件稀有的青铜戈,临海市博物馆副馆长滕雪慧称其为“江南地区横空出世的孤品”。1988年,临海市水洋镇(今沿江镇)水洋村村民在建房时挖到一件商代青铜直内戈,几经波折,这件“青铜直内戈”得以在临海市博物馆安了家。

  文物可以为文献记载提供有力证明,反之,文献记载也能为文物的研究提供线索与帮助。遗憾的是,关于青铜时代江南越地的文献记载本来就少,专门针对临海的记录更是少之又少。

  《尚书?禹贡》曾记载:“淮海惟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根据记载,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还属于“蛮荒之地”。

  在当时古人笔下的“蛮荒之地”发现这样一件制作精良的商代青铜直内戈,不得不令记者浮想联翩。遥想当年铸剑鼻祖欧冶子在江浙铸造出赫赫有名的宝剑,临海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商代穿越而来的青铜直内戈,莫不是欧冶子的先祖所制?当然,这是记者脑海中故事情节式的猜想。所有未解之谜都需要经过科学、实际的考证后方可证明。

  遗憾的是,临海市水洋镇(今沿江镇)水洋村当时仅发现了这一件商代青铜直内戈。缺少了同期文物的参考研究,这把青铜直内戈待解的秘密依然不少。

  这件青铜戈头由援、内、胡、阑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

  其实,临海市博物馆的这件商代青铜直内戈已有残缺,原本在内的后端部有个镂空圆形雕饰。在出土时,村民出于对直内戈作用与材质的好奇,对戈的“内”部造成了损坏。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件青铜戈残长34厘米,宽7厘米,阑长8.7厘米。

  “青铜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冷兵器,在车兵作战中尤为常用。”滕雪慧女士告诉记者,“随着作战要求的提升,兵器也在不断进化,戈变得可啄、可推、可勾、可砍,杀伤力惊人,尤其适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

  商代晚期,青铜戈的样式则更加丰富,有直内、曲内、銎内、三角援、条形短胡戈等。

  纵观华夏大地的历史变迁,冷兵器时代格外漫长,自古以来征伐不断,无数“战狼”们征战沙场,却也因此造就了辉煌的兵器文化。

  近距离观察这件青铜直内戈,只见前锋尖锐无比,整把戈表面依旧泛着金属的光泽。反观许多青铜戈出土后的锈迹斑斑,临海市博物馆的这件青铜戈品相相当好,线条挺拔,依然锋利,敲击发出的金属声十分清亮,这也说明当时工匠掌握了比较合理的合金比例,青铜合金铸造工艺达到较高的水平。

  “虽然这件青铜戈和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期戈形制相似,但它的纹饰和形状皆有一种江南越地的洒脱张扬气质。”临海市博物馆副馆长滕雪慧说,“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原地区的青铜戈更为古朴沉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南北地域文化的不同。北方一望无际的平坦地貌与南方的旖旎秀丽的山水风景,孕育出人们不同的制物方式。”

  在形状上,中原的戈不似这件青铜戈如此尖锐锋利。细看临海市博物馆的这把青铜戈,记者见到尖峰呈微微上挑的形状,锋利程度更甚一筹。同时期的中原戈也有尖峰,但都极少看到这样上挑的形状。除此以外,这件青铜戈的阑为斜阑,而同时期的中原地区的戈多为直阑。

  在装饰纹样上,这件青铜戈也别具一格。近阑处的装饰由弦纹和鼓钉纹组成。滕雪慧女士表示很难在同时期的参照物中找到类似的装饰样式,从而无法证实这样的装饰内含何种意义。

  不过,滕雪慧女士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这件青铜戈做工非常精美,也许不是实战兵器,而是祭祀兵器。在祭祀天地的活动中,这些弦纹和鼓钉纹是否有可能是天上星辰的代表或化身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仪式庄严而隆重祭祀活动,“戎”指军事行动。一旦涉及这两件“国之大事”,都必须严谨如仪,慎之又慎。由此推测这件制作精致的青铜戈为祭祀用品,可谓是一个合理的大胆猜测。

  关于这件青铜戈的形制、装饰、历史等,上文已经做了部分梳理与猜测。但是,这件青铜戈的铸造地会是江南临海么?

  虽说江南越地在当时仍被视为“蛮荒之地”,但滕雪慧女士仍倾向于“这件青铜戈铸造于江南越地”这一说法。她解释道:“这件青铜戈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戈在形状、风格上有明显差异,若要在中原地区铸造一件“例外”之戈再带至江南越地,可能性很小。此外,也不能排除中原地区的精湛工匠来江南越地铸造青铜戈的情况。”

  龙泉宝剑的创始人欧冶子图片来自网络

  临海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戈与同时期中原戈在形制上的相似体现了中原文化和越地文化的相互融合、撞击,而形状、装饰上的不同又彰显着两种地域文化的明显差异。小小的一件青铜戈,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非同一般。正是在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流中,中国青铜文化才能广布辽阔地域,在各地异彩纷呈,熠熠生辉。

标签: 江南 临海 青铜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