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
以往,在小街巷里,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停在窄巷里的汽车将去路堵住、雨后路面的积水让人寸步难行、夜晚通过巷子还得自己再打个灯……不仅给市民带来了不便,也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如今,这样的状况有了改变。巷子亮堂了、墙面刷白了、路面平整了,一些巷子还结合自有传统,把老旧的街巷改造出特色,为附近的居民添了一处景致,更使得市民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成绩
今年以来,共整治市区背街小巷187条
这番大变化,来自于我市对背街小巷进行的整治改造。在市同创办的整治提升作战周报表内,椒黄路三区各自的街巷数目、已排查个数、已下发整改的个数、已整改反馈的个数被详细地记录着,而这些数字的变化,反映着市区街巷的整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区进行整治提升的背街小巷共187条。”在市同创办督察处处长周先法的案头,厚厚的督查情况表记录了百余条街巷从“脏乱差”逐步向着“文明街巷”蜕变。
周先法介绍,针对原来背街小巷装灯率低、明沟排水、乱停车等现象,各区进行了街巷路面整修、墙面去污、整治明沟排水,同时提高装灯率,目前,背街小巷的亮灯率达到100%。此外,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在街巷内划了大量停车位,规范市民有序停车。据了解,除亮灯率提升外,其余几项整治提升措施也在市区内的五六百条无名巷中进行着。
此外,通过属地管理、加强巡查等多措并举,把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向背街小巷延伸,背街小巷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据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严格加强管理,聚焦重点、严查盲点,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体水平。
我的获得感
精雕细琢,家门口的小巷有了文化味
遍布着小街小巷是不少人对老黄岩的既有印象,素有“36街72巷”的说法,在既有印象中,还少不了“脏乱差”的记忆。
如今,在巷口下车,走进斗鸡巷,早已不是印象中的那番景象。
小巷的房子还是那些老房子,却多了“古朴”的味道,老而不旧,走在返修过的进入小巷的路面上,两侧的老房子风格一致,贴上了青砖墙、增加了复古檐廊、装上了雕花木窗石窗……向前约百米路,一幅“天长民居”的壁画映入眼帘,展示了1983年的黄岩老民居。
黄大爷是巷子里的老住户。“住了三十年了。”在这巷子里住惯了,黄大爷一直也没想着搬出去。因社区年代久,老房子多,弄堂多,巷子狭窄,环境卫生和交通拥堵一直以来都是这里较为突出的问题。
“上半年,这里进行了整修,已经完全变了样子了,出门就能散散步。”诚如黄大爷所言,在这里,每走一段就能看到一些“上墙”的文化,有民俗介绍、有老照片展示……浓浓的古朴味道渗透在一个个细节里。如今,每家每户换上了统一的洗衣槽、门前阶梯用上了与整体风格一致的青石板,甚至小巷拐角的卫生死角,都被改造成了一个古朴的花坛,用上了青砖、古香古色的石窗和石雕,不仅彻底解决了卫生问题,也让街角多了一处风景。
经过改造提升,如今的斗鸡巷俨然成了“新晋网红”。黄岩姑娘黄赟在朋友圈看到了斗鸡巷改造后的照片,特地到这附近溜达了一圈。“在黄岩生活了二十多年,以前都不知道有条斗鸡巷,而且一直都有一种印象——小巷子都比较脏乱。”这一溜达让黄赟对小巷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她告诉记者,可以看出这是在原有街巷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古建筑的元素,修复了老房子,别有一番风味。“下次有空了,准备和朋友一起来这里拍拍照片。”黄赟说。
此外,黄岩美丽街道改造工程技术总负责吴仙增介绍,这些小街巷除了对外貌上进行改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入巷口的一侧有着两户人家,两个院子的中间隔着一道青砖围墙,围墙中间有一个雕花石窗。“如果用石墙完全隔离,从距离上感觉疏远了,一个石窗除了通风的作用,也是中国传统邻里文化的延续,拉近了邻里关系。”吴仙增说。
据介绍,除了斗鸡巷附近区域,今年3月至8月,黄岩还对仁风路、直下街及其附近区域进行立面修复、改造,共修复民宅420间、古宅63间,改造街巷长度2.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70平方米,拆除小广告171处,大大提升了黄岩的城市品位。
记者手记
“背街小巷”,虽“背”且“小”,却是老百姓生活的大空间,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舒适度、出行便捷度、呼吸清新度,和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在以往,进入城市的背街小巷,总会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受,私搭乱建、违规停车、乱堆杂物、凌空架线等现象随处可见,对于老百姓而言,这是一份“家门口”的困扰,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近两年,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我市通过道路维修、垃圾清理、立面改造等方式,对市区背街小巷进行了整治改造。除了黄岩的斗鸡巷,椒江的金海西巷、路桥的妙智街等背街小巷的交通、市政、绿化、亮化和环境卫生面貌均有了大幅改善。
借着采访,记者走了几条市区的背街小巷。路平了,灯亮了,夜晚居民出行不再难;道路干净了、积水现象少见了,街巷环境美化了……背街小巷的治理,也使困扰一些地方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在采访中,还有市民表示,现在巷子里的环境好了,自己也不好意思随手丢垃圾了。
实际上,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将问题错综复杂的背街小巷创建成为“文明街巷”,那么,我们离文明社区、文明城市便已不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