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9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碧莹 市委报道组 周敏澍 吴敏力)8月17日是温岭市太平街道山下金村城中村改造集中签约的第一天,上午8点多一点,村民们早早就来到设在市四中的集中签约点,核实拆迁协议,领取签约协议书。
山下金村地处主城区南大门,有村民2900余人,740多户,是太平街道第一大村。借温岭去年出台的城中村改造优惠政策的东风,今年5月,太平街道召开山下金村城中村改造动会员。截至8月25日下午5时30分,山下金村城中村改造签约率已达98.3%。
9天时间里,每天工作16小时,在一举拿下山下金城中村改造签约的背后,这组数据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所有工作人员都开启了16小时工作制。除了白天完成签约外,加班也成了常态。工作人员分组上门继续做动员工作,当“老娘舅”调解村民兄弟、邻里间纠纷,每晚基本上都要忙到11时30分以后才回家。就是这样的辛苦,才换来了如今的成绩。
山下金村城中村改造集中签约只是温岭活力铁军实干破难的其中一个缩影,事实上,在治水拆违、项目建设、转型升级、民生诉求等方面的破难攻坚项目进程中,在温岭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里,都少不了这群铁军的身影,他们是温岭实现裂变扩张、赶超发展、勇立潮头的重要支撑。
他们,是善打硬仗的冲锋员一一
破难攻坚闯在前
张善福是温岭泽国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兼牧屿管理区党工委书记,从5月中旬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奔忙在百姓的家里,为泵业小镇项目顺利进行在做努力。
“泵业小镇一期征地250亩,其中就涉及到牧屿管理区的大池陈村和五里泾村2个村。”张善福说,就拿五里泾村来说,涉及该村村民有150多户,人多想法就多,非常难统一。因为张善福曾经在五里泾村驻村四五年时间,很多村民都认识他,所以做通村民的工作就落到了他头上。“虽然征地手续都已经完成,但还是有些老百姓有不同的声音,为了让项目顺利进行,从5月中旬开始,我每天都在和铁路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跑到村里与村民沟通,了解并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需求。”
因为白天村民大都需要工作,张善福只能利用每个晚上还有每个周末的时间去到村民家里,甚至连孩子出生那天,他都还在村里。“这几个月,我每天都得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碰到过理解我们的村民,也碰到过很多不愿沟通直接大骂着把我们赶出来的村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登门。”
辛苦总有回报,在忙碌的两个多月后,张善福告诉记者,大部分村民都已经签下了土地流转协议,如今项目填土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围墙打造,土地的招商引资也已经完成,在未来将有4家企业入驻。“相信泵业园区进来后,将会带动起周边经济更好地发展。”张善福说。
冲在一线、忘了自己时间的张善福不是个例。
大溪镇沙岸村原有一个占地180亩的违建工业区,园区内存在35家违建企业,以鞋底厂、翻砂厂、泡沫厂等高污染、低小散企业为主。在沙岸村整村拆违过程中,大溪镇北城管理区副书记陈祥标带着管理区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口气在厂房里“泡”了两个月。工作前期,一些企业主避而不见,电话也不接,陈祥标通过亲朋好友多方联系,制定人性化拆除方案,一步步攻下整村拆迁中的“制高点”——一家员工数量超200人、违法占地约35亩、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的大体量违建企业,推动拆违工作的开展。
从“五水共治”到“三改一拆”,从环境整治到破难攻坚,像张善福和陈祥标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在于温岭从根源上激发起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以实干为导向,出台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严抓干部日常考核管理,围绕治水消劣、村级组织换届等中心工作专项考察干部,实现在一线立体评价干部。”温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称。
他们,是科学管理的弄潮儿一一
立体考核激活力
今年,温岭还建立健全了“中心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工作办法”,在6月中旬,又将城中村改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两年”活动等5项重点工作纳入跟踪考察安排表,作为培养、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战场。
6月24日上午,虽然是周六,但在温岭市旧城改造办公室,人声鼎沸,大家正在商议东门路A区块的拆迁问题。旧城改造办副主任王一佳手里拿着一张《东门路A区块问题汇总》说:“经过前期的入户走访, A区块问题已经梳理出来,能解决的我们将及时回复,有困难则报班子商量解决或上报市政府会议。”同时来到现场的,还有温岭市委组织部的干部考察组,他们正在进行对市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跟踪考察,实地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和项目推进成效。
将考察的阵线前移至一线,将干部考察评价与重点项目“捆绑”,在温岭,中心工作一线立体考察干部已成为常态。
比如说,温岭泽国至玉环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温岭段)项目推进时,考察组就全程进行了跟踪。作为交通干线建设重点工程,疏港公路被列入一线考察跟踪项目,由温岭市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定期走访联系。“走访联系机制,一方面将谈心谈话、中心工作考察和年度考核评价功能‘三合一’,增强了我们对干部在各项工作中的一贯表现的延续性了解,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对其工作业绩和工作状态进行研判,有利于项目攻坚。”考察组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温岭的“立体考核”制度已坚持26年,建立健全了多层次考核、多维度排名、多途径运用为主要内容的科级领导干部立体考核体系。干部的平时表现,特别是关键时刻的作为,是立体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组织部还建立完善了重点工作跟踪考察制实施细则,组织专项考察组进点实施考察。考察结束后,市委组织部部长会议专门听取汇报,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定期分析研判的重要内容。
当然,有考核就要有奖励和惩罚,温岭就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升降去留挂钩。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岭通过对中心工作一线考察,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准确定位,为用好干部,做到人岗相适打下基础。对考察发现能力比较突出、表现比较优秀且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表现不佳、群众反响较强烈的,及时进行提醒或诫勉谈话,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则采取调整职务、降职、免职等相应组织措施。
此外,该市还建立了市、镇两级专业化干部人才储备库统筹管理,在一线考察中发现、储备一批在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城建规划等方面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作为干部培养使用的重点对象。
“干部群众最为看重的是考核考察的可信度。这也是温岭立体考核的生命线。”这位负责人说。为此,温岭市建起了领导干部履职立体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年度履职实绩、荣誉奖惩、年度考核等次等全方位的信息。要提拔研判一个干部,只要导出数据库的数据,此干部的历年表现就一目了然。
对此,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评价道,温岭从基层实际出发,探索推行科级领导干部“中心工作一线立体评价干部”的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方向标”作用,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干事热情。
他们,是一线创业的实干者一一
“三同”聚力铸铁军
机关干部走向了一线,原本就在一线的村干部和广大基层党员,同样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干事热情。
6月4日,温岭城东街道山南前村。随着村民吴梅冬的新居拆除脚手架,该村旧村改造安置二期工程顺利完工。
“三期项目马上启动,两位驻村干部休息日帮助我村搞规划、报批。”村支书元林君说。今年再次当选的村委会主任金洪春说:“征地、调地、拆违,都是大难题,我们几个人绑在一起,一户一户做工作,效果好、效率高。”
金洪春说的“绑在一起”,就是温岭市的“三同”考核管理机制的通俗说法,该机制旨在落实镇(街道)驻村干部和村主职干部“承诺同作、工作同抓、责任同担”。作为配套措施,温岭还要求分批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社会公布该市829个村承诺的两张清单(即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倒逼镇村干部认真履诺。这是温岭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上的一大创新。
据了解,目前,温岭已建立工作任务清单1658份,涉及项目46082个,已启动剿灭劣Ⅴ类水、治危拆违、旧村和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项目7253个。
“三同”考核管理机制还要求驻村干部要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组成“三人小组”,共同处理村务、谋划工作,指导、支持所驻村做好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村级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具体做到“一张图”“三必知”“四到场”“五到会”;要立足“和谐理事”,村级组织到上级部门办理征地拆迁,争取建设项目和补助政策等事关全村利益的重要事务时,驻村干部必须会同村主职干部一起参加。
“与老‘三同’倡导的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同,新‘三同’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抓镇促村工作机制,引导驻村干部和村主职干部合力开展工作,实现‘两支队伍一起抓,两份责任同落实’。”温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永红介绍,新“三同”机制,旨在铸造一支基层工作铁军。只有促使镇村两级干部强化合力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形成“互学互看互比”的良好氛围,才能把组织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攻坚克难。
“虽然‘三同’出来后,压力很大,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涨,做事也不再推三阻四。再加上新‘三同’还开展了竞赛考核,清单里的工作完成效果好的村会登上红榜,不好的村则被贴在了黑榜上,这让村居之间也开始彼此竞争,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方面,也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大溪镇组织委员黄友君说,“就拿我们大溪的几个村来说,以前在清理河道浮萍时,要发动一次,才会组织人员去清理一次,现在都很积极地一个星期就会主动去清理一次。甚至有的村还买了橡皮船,每隔两天就会主动清理,这就是新‘三同’所带来的变化。”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