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6月23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杨群 区委报道组 周薇薇 通讯员 蒋思军)逐水而居,逐水而耕,黄岩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滋养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橘乡儿女,故有“温黄熟,台州足”对这一方丰肥水土的生动写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史料记载,唐武德元年(618年)以来,黄岩发生较大水灾135次,每当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民国时期,水利界有识之士曾设想在永宁江上游建造水利工程,奈何国贫民弱。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黄岩人民的这一宏愿才得以实现。
被视为台州“大水缸”的长潭水库,寄托了黄岩人民上千年来对水旱灾害治理的殷殷期盼,一座水上巨门横亘在长潭山与伏虎山之间,隔断了洪水侵袭,储存了生命甘霖,成了黄岩最有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饱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长潭水库仍巍峨屹立,这不仅是一座宏伟的水利工程,现在更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鸟语花香,烟波浩渺。
开山劈水举全县之力铸工程奇迹
当一汪清泉从长潭湖汩汩而出,源源不断的水源向千家万户输送,此时人们应当铭记这些水得来不易。
86岁的原长潭水库管理局局长吴志远,亲历了水库建设从勘探到施工、竣工、运行、管理,即使退休后,仍担负着水库的移民管理,天天绕着水库转,时时关心水库发展。
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那一段由数万人共同创造的奇迹,直到现在,吴志远仍历历在目。“长潭水库能建成,要感谢乌岩人卢秀袒,当时他是省水利局(厅)工程师,回乡过年时看到家乡境况,于是就向黄岩县水利局、省水利局(厅)提议在乌岩一带可以建一个大型水库。”吴志远说,“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黄岩县还没有大型水库,只是些小的山塘,根本解决不了百姓吃水、农田灌溉的问题。特别是夏季,洪水来势汹汹,土地被淹没了,粮食也减产了,农民们只能挨饿过日子。”
1958年10月,一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声势浩大地展开了,每日少则3000人,多则达18000人驻守工地。历时6年时间,数以万计黄岩儿女奔赴建设一线,把青春挥洒在这片土地。
水库建设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工地上条件非常艰苦,仅有铁锤、钢钎、锄头、扁担、手拉车等简单工具,完全依靠血肉之躯垒起了一座水库,63位民工献出了生命,67位民工致伤致残。
荒滩上900多间茅草棚高低坐落,三块石头就垒成了伙房,茅草堆摞成的床,这就是民工的家。“民工是经常忍饥挨饿,伙食只能是‘单日两干一稀、双日两稀一干’,肚子饿得吐酸水,只好到山上挖点野菜充饥。”回忆过往艰苦岁月,吴志远感慨万千,“到了冬天更难熬,冒着3至5度的严寒,还跳到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干,谁也不叫苦,所有同志都是轻伤不下火线。”
施工道路、清基、导流施工、坝基截水槽、大坝堵口合龙……一个又一个工程陆续完工,一座宏伟的水库逐渐显现在眼前。
然而,水库紧张施工期间还要面对自然的考验,曾遭遇过三次特大洪水的袭击,特别是堵口后的1960年8月上旬,降雨量达803.4毫米,大坝危在旦夕,下游7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面对险情,当时所有人都下定决心‘要坚守阵地,誓与洪水争速度,誓与水库共存亡!’,否则之前的努力都功亏一篑。”吴志远介绍,在最危险的紧要关头,省委急调海、陆、空三军和富春江、瓯江、新安江工程队前来支援,终于取得抗洪保坝的彻底胜利。
1964年12月,在投入劳力855万工,完成72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开挖、填筑和4万多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后,浙江省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的长潭水库竣工了。
凝望波澜不惊的湖面,仿佛能穿透湖水,看到被淹没在湖底的乌岩古镇店铺林立,民宅鳞次栉比,现在都归于平静,成为隐秘之境,给长潭水库抹上了一层神秘感。从1959年至2003年,近五十年间,六批移民,三万多乌岩人民离开了家园,迁往台州及全国各地。
人间胜景尽养护之责保“台州水缸”
来到距市区23公里的长潭湖,彷如一下子远离了尘世喧嚣。长潭湖水质纯净,能见度有四五米左右。湖面宽广,南北长约12千米,东西宽约3千米,四周山体连绵起伏,青山如黛,空气清新如洗。环湖自行车比赛,环湖马拉松比赛,桃花节、橘花节等绿色活动叠彩纷呈,人们对自然的向往转化成了颇具趣味的物事。
长潭库区广阔无垠,旧时很多地方人烟罕至,杂草丛生,时有野兽出没,更有土匪横行。吴志远告诉记者:“以前这一片都是丛林,地形很复杂,豺狼虎豹都有,一些零散的村落经济也不发达,环境又很脏,山区里的人都很穷,吃不饱穿不暖。”
库区的秀丽风景应该说是建设成功的意外之喜。建成后,水库面积达35.5平方公里,约6个西湖的大小;最大库容7.32亿立方米,约西湖的80倍;集雨区面积441.3平方公里。起初主要担负温黄平原百万亩农田的灌溉,以及防洪减灾。1995年台州市政府决定,建设黄、椒、温引水工程,从长潭水库日供水量28万吨。随着用水需求日益增加,2002年二期供水工程破土动工,2009年全程贯通,每天对外供水77万吨,惠及椒江、黄岩、路桥、温岭、玉环等地30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数万家企业的工业用水,成为了台州人民的“大水缸”。
长潭水库是台州唯一一座以饮水为主,集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型水库。为了让水质始终保持Ⅰ类水质标准,一系列生态行动不断进行中。
“您已进入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旅游、游泳、垂钓……”每一位入库人员都会收到这样一条手机短信,长潭水库是全省第一个采用移动平台进行警示提醒的水库。于长潭,这样的第一不胜枚举,第一个建成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第一个完成防护网实现物理隔离,第一个对库区内集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准四类提标改造排放,更是第一个对所有主要入库溪流进行湿地建设。
8条入库溪流,首先启动的是瑞岩溪人工生态湿地,放眼望去,1万余株乔木、15万余株灌木,59万丛菖蒲、睡莲等水生植物,景色颇为壮观。现在,瑞岩溪进入水库的主要污染物削减了30%。
“儿时看父亲用扁担、锄头、竹筐造长潭水库的场景,50多年过去了,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很为父亲自豪。”杨从正是水库开建那年出生,历经了父亲在家门口造水库的全过程,也目睹了黄岩西部山区农村环境的蜕变。
长潭库区遗存的177个村已建成垃圾中转站5座,垃圾收集点500多个,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的环卫一体化机制。上游宁溪镇、上郑镇等建成6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关停库区内40家污染型企业。
另外,增添绿色是保护水库必不可少的途径。库区38米线以下区域1920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湖,水库上游及周边封山育林12万亩,人工造林8000多亩。治理库区内水土流失面积23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其他迎水面区域地面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8%。
站立长潭大坝上,内可观湖光山色,外可观田园村庄,“满目青山皆为景,湖水清澈照人游”,恰是人们对长潭水库的由衷赞美,而这样的赞美将经久不衰。
绿水长流走治水之路护美丽家园
经过数载酷暑严寒建造的长潭水库,凝聚了黄岩人民的无数心血结晶。如今,长潭水库对橘乡而言,不仅是“大水缸”,也不止是防洪抗旱的保障,更是黄岩青山绿水的底气所在,是其母亲河永宁江恢复水清岸绿的“助推者”。以长潭水库为核心的黄岩西部山区,包罗万象的自然资源,时常像一股绿色气息,由西向东,由农村向城市拂面而来。
长潭水库的绿色补给,让黄岩人享受到了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这致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因此,黄岩拿出建设长潭水库时期战天斗地的雄心与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黄岩共投入21.9亿元。2017年要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20家,整治淘汰“低小散”块状行业企业120家,对工业企业涉水违法偷排、乱排实施“零容忍”。
从“寻找可游泳的河”到宣示“彻底剿灭劣Ⅴ类水”,黄岩“五水共治”工作势如破竹,全区1265条河道中,劣Ⅴ类河道从500多条下降到89条。今年2月15日,12个乡镇(街道)签下责任状,确保到三季度末全面消除89条劣V类支河,誓言全区剿灭劣V类水。
黄岩铁军治水妙计层出。科技助力,督促河长以身作则。眼下,黄岩区所有省市区级及乡镇级河道的河长全部安装河长助手APP,按期定位巡河。今年来,黄岩区各级河长巡河1523次,发现处理问题1022个。
全民参与,黄岩区妇联组建了一支“河嫂”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巡河、护河、垃圾清理、植绿护绿等活动。另外,一大批老干部走街窜巷发倡议书、宣传单,实地监督巡河道,创作书画、组织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用行动助力剿劣。
“五水共治”改变着橘乡的方方面面,一条条黑河、臭河、垃圾河“脱胎换骨”、“容光焕发”,正如50多年前建造长潭水库时,无数“铁骨英雄”众志成城创奇迹惠民生。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