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起步,到构建起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日前,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上海华东师大落下帷幕。台州市第一中学学生喜获佳绩,其中杨添淇、李睿思分获创新项目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星光创新思维奖,罗欣阳、梁儒烽等、陶贤赞等分获创意项目全国一、二(2项)等奖。近日还得到消息:杨添淇的参赛项目入围“明天小小科学家”,将参加决赛;李睿思的项目下个月将代表中国中学生,参加在巴西举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事实上,从2002年—2016年,一中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31项奖、省级92项奖,三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是浙江省的“获奖大户”。而成绩的背后,是台州市第一中学27年来锲而不舍地探索科技教育道路所付出的努力。
27年科技教育探索之路
科技教育是台州市第一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1989年开始,一中进行了25年科技教育的探索。从“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起步,构建起以“专题选修、课堂教学渗透、课外活动”三大课程板块为支撑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本世纪初,又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契机,以“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为科技教育的切入口,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依托,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提升科学素养。近年来,一中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突破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瓶颈,走出了“普职融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新途径。
为了搞好科技教育,一中在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毫不手软。
27年的努力也让一中的科技教育获得了教育界的肯定。成果《普通中学科技教育的十年探索》、《切入学生现实生活的高中科技教育新探索》于1999年和2007年两次获得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切入学生现实生活的高中科技教育课程建设》获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由于科技教育特色办学显著,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成为全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倡导办学多样化特色化的样版学校。
台州市第一中学从开展科技教育探索的27年来,学校校长换了5任,从徐道忠校长、牟振彬校长、邵文其校长、洪仙瑜校长到现任的陈志明校长,他们都一致鼎力促成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台州一中科技教育的创始人陈征燕认为,正是历任校长都坚持发展科技教育,一中的科技教育特色建设才有如今的深度。
科技教育硕果累累
27年探索科技教育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科技成果丰硕,创新大赛成绩优异上。
不得不提的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它由中国科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共青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等联合举办的青少年科技类最高层次比赛。2002年-2016年,一中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31项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6项),省级92项奖(一等奖5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7项),三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是浙江省的“获奖大户”。
过去几年,一中两次承办了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0年承办了省科协主办的中美科普连线。2014年评为全国科技创新教育十佳学校(第一名,获得“创新学校之星”称号)。一中学子还在电脑机器人、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航模、船模等其他科技比赛中也获得200多项奖,近五年师生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0多项。
除了比赛成果,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在全省领先。学校科技教育的成果主要来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与科技教育紧密相关。课程开设的13年来,一中万余名学生经历了研究过程,完成2000多项课题研究,其中65%以上是科技类的。
科技教育还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中国日报》、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媒体都采访报道过一中的科技教育。
此外,中德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国际绿色学校研讨会也曾在一中举行。陈征燕老师还曾受邀赴韩国参会介绍环境教育的实践,得到各国专家的关注和肯定。科技教育模式也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在牡丹江、青岛、苏州等全国课题会议上介绍,获得好评,多次在全省各地介绍和推广。
十多年来,一中为椒江区中小学科技节设计科技活动项目,负责指导和实施并多次协助市、区科协组织科技教师、中小学生培训,受训师生达几千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椒江的科技教育。
多措并举开展科技教育
一中科技教育的措施在于使它进入了课程体系,落实在学校常态活动中。具体有:开展课堂渗透,构建专题课程;整合综合实践课程,切入学生生活;加强技术应用,完善选修课程体系;把社会实践,发展成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一中还开发了“普职融通”的课程模式。2010年起,学校利用校园旁边的职业技术学校资源,形成了“普职融通、技术应用”的系列选修课程,把技术应用纳入了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弥补了普通高中科技教育中技术应用这一短板。
记者了解到,一中在多年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技术应用,加强了大学先修课程的学习。如“发明创新社”成员从2013年开始研究水火箭。由于参加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该社团成员已经会使用简单的车床、钳床、钻床等,在水火箭的研制过程中彻底抛弃“网购”,从原始材料“可乐瓶”开始研究与制作。他们先修了大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高等数学》等知识,用微积分从理论上推导出水、空气之比与火箭最大高度的函数关系,并进行了实践检验,利用物理学知识设计制作了捆绑式三级水火箭。
2015年5月,“发明创新社”成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水火箭射高比赛、获得第一名(航拍高度180米),同年8月,叶家程等三位同学又以“中学物理知识在捆绑式水火箭研制中的应用”为项目,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他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制作成功的高难度水火箭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评委认为他们用黄金分割方法确定实验分组方案,简单方便,很具创新性。
又如金纪阳同学选择“黄岩乳橘品质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实验,用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乳橘的维C、果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等上千个实验数据,培养了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研究成果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高士其科普奖、省一等奖。他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后,一年级就参加了导师的研究项目,承担了许多实验工作。
培养了一支
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作为科技教育的保障,一中进行了科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投入资金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与管理制度建设。
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研究性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面向全体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培训。台州一中采用外派学习和校本培训、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用新课程理念武装教师头脑,要求教师一专多能。
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分为四个层次:专职教师、课题指导教师、过程方法指导教师、管理教师,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组织培训,并以“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形式协调和管理。在一中,科学课程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一半左右,要求每位学科老师都能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此外,一中还聘请了10多名校外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干部担任科技教育教师。
在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是其中的骨干,由科技教育经验丰富的陈征燕、杨永建、洪海平三位教师组成。杨永建是台州市第一中学STEM中心主任,椒江区“131”第一层次人才,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浙江省无线电测向优秀辅导员。坚守科技教育已达15年,指导学生40多项课题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曾培养了25名无线电测向国家二级运动员。洪海平2002至今一直担任研究性学习教学,辅导的课题组成员有多组获浙江省一等奖,较擅长社科类的调查研究。
陈征燕是台州一中科技教育的创始人,也是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称号,她从1989年开始在学校尝试中学科学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至今已经27年,曾经发表科技教育、物理教学论文100多篇。在她和一中的所有科学教师看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奖,所以在辅导过程中,他们更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科知识的应用、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科技教育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也需不断加入新鲜血液。学校将一群真正热爱科学并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老师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科技辅导小组。厉益老师就是其中一名年轻的科技教师,工作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肯定。对于一名刚走向工作岗位不久并且尚无任何科技创新辅导工作经验的她来说,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挑战。“但我也觉得很庆幸,因为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总有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在背后支持着我。”厉益说,如此,她感觉自己的胆子大了些,步子快了些,视野宽阔了许多,做起事来也更有信心。
原标题: 科创赛,台州一中当了27年老模范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