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峰会上,承载着中国文化和民族韵味的丝绸元素向世界来宾彰显出丝绸之府的国际魅力。其中,中国丝绸博物馆的G20贵宾接待室里正中间,一张红红火火的桑椹屏风透着浓烈中国风,典雅柔美,让人眼前一亮。
这张屏风出自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台绣第三代传承人,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林霞之手,是这间会客室中唯一一件刺绣装饰。
观其色,红是正红,明艳热情如旭日东升。看其形,以叶为基,以桑为韵,200多个桑椹由上而下疏密有致地排布在屏风上,上端密密攒攒,往下愈见疏散,仿佛看见了春日里熟得透红的桑果,沉甸甸地缀在枝头。
细细观之,镂空处如蚕食桑叶,果不离叶,叶中有果,最令人惊叹的是,光线照过,投射在地上的阴影状若桑蚕吐丝结茧,等待破蛹成碟,生命繁衍的奥秘竟全都包含在静态的图案中,一针一线蕴四时奥妙,融自然之道,桑蚕丝绸的灵韵扑面而来。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有成熟的纺织技术,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丝绸推向了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杭州与丝绸缘分匪浅,早在宋朝,“苏杭丝绸”便行销海外。G20峰会上从各国元首邀请函到菜单、节目单,都是丝绸,其中也有台绣的一席之地。
桑果寓意着蚕丝文化,又曾是皇帝御用贡品,在会议室中放置桑椹屏风,既显大气,又可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林霞在屏风刺绣中采用了打籽绣、网络绣、经络绣、大针洞、镂空等6种针法,其中网络绣、经络绣、大针洞是她独创的技法。
台绣是现今全国28个绣种中的一种,百余年间,几经兴衰。林霞站在陈克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肩膀上,用30多年绣出了台绣凤凰涅槃、创作升华的华章。如今的台绣逐渐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斩获国内外大奖无数。
1998年,她开始创立“台绣”品牌,以台绣第三代传承人的责任,投资开办台绣艺术馆,成立台州刺绣研究所。2014年,她的代表作之一《万物灵》惊艳第四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特等奖。一路走来,林霞的创意和前卫新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丝绸之路从远古光芒中艰难走来,使命不断嬗变,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林霞在传统手工艺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她的刺绣工艺语言极富时代性,与丝绸之路的时代特征不谋而合。于是中国丝绸博物馆选择林霞来创作这张屏风。
“今年3月份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委托,要做一张桑椹为主题的屏风,用于G20期间会客,当时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林霞说,“激动的是台州的刺绣作品会呈现在G20这么多国家元首面前,为更多人知晓,紧张的是时间非常紧迫,8月初就要上交。”
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林霞足足花了一个月。“很多非遗都濒临消失,台绣也是传统手工艺。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传统手艺的灵魂、内涵、故事、情怀和现代审美完美融合,让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从而走进人们的生活。”
“我查了很多桑椹的图片资料。整张屏风大背景是桑叶,桑叶隐藏着蚕的生命体,寓意着丝绸之路。桑果和枝叶没有清晰地分离开,这象征着桑和蚕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看影子,桑果就呈现出来蚕蛹的效果,蚕食叶肉,树影斑驳。最上面采用浮雕的技法,桑椹很饱满,水灵灵的感觉,慢慢地变薄,有好几层肌理效果。上密下疏还有一个好处,屏风的下半部分可能会被挡掉,这样处理看上去整体完整不会残缺。”
制作屏风的布和线都是找工厂专门定制的。在布料的选择上,林霞深思熟虑后选用了真丝绡,颜色饱和度好又通透。布料的色泽要和线一致,光是为了挑选合适布料,就染了3批布,总长150米,宽0.8米。
这幅作品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要绣上300多天。只有短短三个月,林霞的团队争分夺秒,不断地调整,终于赶在7月底完工,屏风于8月4日运回杭州存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笔者有幸在屏风被送走前一睹风采。
目前,这幅作品已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
林霞,一个用刺绣书写生命的诗人,以现代审美的笔墨,绘就传统服饰文化的华章。她的艺术探索与创作之路依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