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美国艾滋病女童“功能性治愈”两年后病情复发
2014年07月12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布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被治愈的HIV携带者

  被医学界当作艾滋病“治愈”范例的“密西西比婴儿”,10日被宣布病情复发。正如当初医生不解婴儿体内的艾滋病毒如何消失一样,如今医生也不明白病毒为何又会突然卷土重来。

  至此,世界上被认为已经彻底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只有“柏林病人”一人。被称作“超级癌症”的艾滋病难道真的不可治愈?抗艾事业还有希望吗?专家说,失望中仍能看到进步,相信人类最终会攻克这一病症。

  病毒突然又杀回来

  “密西西比婴儿”因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而得名,曾被当成人类史上第一例成功治愈母婴传播艾滋病的范本而享誉全球。

  然而噩耗本月初降临。英国媒体10日报道,最近一次常规检测中,已停药两年多的女童体内竟查出了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儿科医生、“密西西比婴儿”的主治大夫之一汉娜·盖伊对此结果也毫无头绪。如同2013年宣布女童被“功能性治愈”时,盖伊“并不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次她也不确定HIV又为何会突然“杀回来”。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博士说,这样的结果“显然令人失望”,并可能对接下来的联邦艾滋病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会仔细审视这项研究结果,以便修正治疗手段。”

  “密西西比婴儿”的主治医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德博拉·佩尔绍德也承认:“最新的进展显示,对艾滋病病毒及它的藏身地,我们还有太多需要了解的地方。”

  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发生了

  故事从4年前说起,“密西西比婴儿”的母亲在密西西比州一所乡村医院生下她。当时,医生检测出这位新妈妈是HIV携带者,但她本人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IV,生产时也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或产前护理。

  之后医院迅速将婴儿送往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由儿科医生、主治大夫汉娜·盖伊医生接诊。面对刚刚出生的患有艾滋病的婴儿,一般保守的做法是暂不做治疗。但盖伊决定冒险一试,在孩子出生30小时内,对婴儿采取药效强的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这种疗法又称“鸡尾酒疗法”,1996年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因其药物的配置方法和调配鸡尾酒很相似,故得此名。

  在孩子出生还不到两个星期,她的母亲就带着她离开了医院。在随后的18个月里,由母亲在家中自行给孩子用药。“该疗法非常成功地遏制住了婴儿体内的病毒。”盖伊说。

  但是18个月后,孩子的母亲带着她突然消失了。这让整个治疗小组为孩子的安危感到担心:她很有可能会因此感染HIV。他们尽全力试着联系这位失踪的母亲,最终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

  可当她带着孩子重新回到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时,已是消失5个月之后。孩子已经长大不少,开始咿呀学语,还特别爱笑。母亲淡然地告诉盖伊医生,自己停止了给孩子用药,盖伊的担心进一步加剧。

  盖伊本以为孩子体内的病毒水平会非常高,但测试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检测结果显示,孩子体内不存在HIV抗体或者HIV病毒。盖伊觉得,“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发生了”。

  她必须继续吃药治疗

  盖伊向从事儿科艾滋病研究20多年的老朋友凯瑟琳·卢泽瑞卡博士寻求帮助。卢泽瑞卡博士的三个实验室使用一种高灵敏检查方法,筛查婴儿血液样本中的HIV。最终结果显示,只发现少量不能导致重新感染的艾滋病病毒遗传物质。但蹊跷的是,这名女童体内并没有发现类似遗传物质。

  在停止治疗10个月后发现,女童体内艾滋病病毒抗体仍为阴性。每次对孩子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中,盖伊都会默默祈祷,“希望艾滋病病毒永远消失”。直到去年初,盖伊的医学团队才对外宣布,女孩已被“功能性治愈”。

  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虽不是根治,但也无妨这一病例的医学意义:这是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第一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病毒婴儿感染者;也是全世界第二例有记录的感染这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患者被治愈。

  此后,这名女童再未用药,但仍每一到两个月接受一次检测,直到上周前,她的体内都没有任何残余的病毒。

  现在看来,这一治疗艾滋病的手段并非一劳永逸。女童体内的HIV身影提示,她必须再吃药再接着治疗。

  世界上唯有一人患艾滋病被治愈

  这个噩耗打破了人们对于艾滋病“及早治疗就能及早根治”的希望。

  挫折还令人怀疑另一名幼童是否也能被“功能性治愈”。今年3月,盖伊的研究团队曾透露,洛杉矶一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女婴在去年4月出生4个小时后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现在约1岁的她体内已找不到艾滋病病毒。不过,这名女婴的药物治疗一直没有中断,因此研究团队还没有宣布她已被“治愈”。

  眼下,唯一一个被公认得到治愈并记录在案的艾滋病患者就是被称为“柏林病人”的美国人蒂莫西·布朗。布朗定居德国,1995年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2005年又被诊断出白血病。

  2007年为治疗白血病,他在柏林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结果几乎被判死刑的他奇迹般被“治愈”,过去几年中体内一直没有查出艾滋病病毒的踪迹。

  后来,医生发现原来他的骨髓捐赠者天生携带抗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十分罕见。手术后7年来,布朗无需摄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他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获得完全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两年前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抗艾基金会。

  但另外两名接受骨髓移植后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在停药几个月后病情又“死灰复燃”。

  “密西西比婴儿”的病例表明,人类在抗击艾滋病的征程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失败了,但意义重大

  “密西西比婴儿”病情复发,初现希望的抗艾事业遇重挫。这一令人失望的转折说明,与一些乐观人士所认为的相反,早期治疗方案仍不足以彻底消灭艾滋病病毒。

  在此之前半年,另一种被寄予厚望的骨髓移植疗法也宣告失败。当时,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医生宣布,两名接受骨髓移植的艾滋病患者(被称为“波士顿病人”)似乎被治愈,但在停药几个月后病毒在他们体内均出现反弹。

  那么,这些曾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失败意味着什么?

  专家认为,首先,寻找可重复的治愈艾滋病方法比以前想象的更困难。过去几年,一系列初步的“抗艾”进展给医学界带来乐观积极的情绪,让人看到战胜艾滋病的可能。

  其次,永远不要低估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躲猫猫”的能力。“波士顿病人”主治医生、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蒂莫西·亨里奇说,他们的失败显示,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潜伏”得比科学家此前预想的“更深、更持久”,血液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持久而重要的艾滋病病毒“藏身地”。

  事实上,虽然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能够抑制HIV病毒在血液中的活动,这些病毒依然能够在人体的内脏和脑部找到“藏身之处”。

  第三,已取得的“抗艾”进展积极意义不容否定。亨里奇说,他们的骨髓移植疗法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从科学研究上讲意义重大”,包括让医学界认识到,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水平可降低至用高敏感仪器也检测不到的程度,以及现有艾滋病病毒检测标准也许还不足以判断病毒是否已被长期抑制,等等。

  “密西西比婴儿”的主治医生佩尔绍德说:“对根治艾滋病病毒的努力来说,这确实是挫折,但我们并不气馁。……无论如何,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取得两年多的完全缓解代表着重要的医学进步,它给我们提供了关键性的认识,也显示了重要的新问题。”据佩尔绍德透露,典型情况下,人们停药数周后艾滋病病情便会复发。

  攻克重大疾病的道路难免曲折、艰难,“治愈”艾滋病的挫折再次说明这一点。但艾滋病已从30年前的“死刑”变成今天的可控慢性病,许多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可接近常人。人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控制这种流行病。

  抗击艾滋病,人类永不言败。

原标题: 美国艾滋病女童“功能性治愈”两年后病情复发

稿源: 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