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近日,在仙居县下各镇黄梁陈村,王时明(右二)正在耐心细致地和村民交谈。记者杨辉摄
他是普通的基层公务员,驻村36年,在村情复杂的同一个村前后驻了15年。退休后被要求回去驻村,放弃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丝毫没有怨言。
他就是王时明,今年61岁,退休前是仙居县下各镇机关干部。
当“保姆式”干部,驻村一驻就是15年
黄梁陈村是下各最大、仙居第二大行政村,全村有3000多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村情比较复杂的一个村。王时明从1997年开始被镇里派到这个村驻村,一驻就是15年。在这15年里,他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成了百事通。
36年的驻村工作给他带来黝黑的脸庞,同时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群众的信任。去年10月份村级组织进行换届选举时,黄梁陈村在设计选票时出了问题,等发现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已经退休不再驻村的他接到以前同事的求救电话,说他对这村熟悉,需要他的帮助。他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冒雨骑着摩托车到镇里帮忙。等他们忙完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多了。
对于这些,王时明说,自己所做的事情很普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同事眼中,他是个永远没有结束的逗号,工作日夜不辍、亲力亲为,也因此被同事调侃是黄梁陈村的“保姆”。即使不在这个村驻村了,只要村民来镇里办事找他帮忙,他总是热情招待,帮忙带路指引,尽可能让村民办事方便些。“只要一想到有些事是为了村里好,我就停不下来。”王时明说。
“去年因为工作原因,王时明不在我们村驻村,村里各项工作都感到很吃力。今年村庄整治、‘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多,我们向镇里要求已经退休的他回来驻村。他二话没说,就回来了。”黄梁陈村党支部书记陈爱珍说,王时明是她见过最好的驻村干部,有他在,工作轻松不少,就像家里请了“保姆”一样。
今年4月15日,黄梁陈村全体村干部在给途经村里大约1500米长的永安溪沿溪大道上的泥巴进行清理。王时明和其他村干部一样,拿着铁锹干了起来,午饭也是在劳动现场吃的。从上午10点一直清理到下午6点多,手都磨出了水泡。期间村里的部分干部还没结束就回去了,他还像老黄牛那样在那干着,没有丝毫怨言。
抗台风时,他始终坚持在一线,中间片刻不得休息;拆迁时,他帮助家里没有劳动力的村民搬东西;计生“三查”时,他主动上门做工作……
做群众贴心人,把3000多村民当亲人
记者了解到,光在黄梁陈村驻村的这15年里,王时明总共走访了3万多人次,摘写了厚厚5本村情民意日记,那些在外经商、打工的人对他也是“熟门熟路”。他能叫出大多数村民的名字,村民也基本上认得他。
下各镇宣传委员、担任黄梁陈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郑剑文说:“王时明真正把这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村民对王时明的认同和接纳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熟悉和磨合。今年58岁的村民陈乾方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在外经商,每年过年回家王时明都会上门拜访,一方面是向他讲述上年度村里的发展状况和变化面貌,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在外商人为村里的发展尽点力。
“刚开始几年都没人听他的,你说谁会相信一个外人?”黄梁陈村村委会主任陈太辉回忆起当时王时明遇到的困难,“好几户人家都只是嘴上答应,并没有实际行动。出钱的也在敷衍,拿出几十元、几百元。”但是王时明没有气馁,一边动员村民参与村庄的规划和改造,一边跟镇里要项目。随着村内水泥路修起来,路灯、村办公楼、老年公寓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起来,村里人开始相信他是真正为村里做事情的,慢慢地也都把他当成“自己人”。后来,村慈孝基金设立时,还没等王时明开口,很多村民就主动捐钱了,有几个还捐了几万元。
今年已经84岁的陈阿婆告诉记者,每次遇到王时明,他都要询问她最近的身体状况,并说如果有需要的话都可以告诉他。
王时明的手上有一本通讯录,那是村里在外人员的联系方式。仙居县人大代表、黄梁陈村支部委员陈建阳说,村里的人都愿意听他的话,觉得有时候他的催促更像家里人的唠叨。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