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腾讯、阿里巴巴掀起的“群宝大战”之后,互联网金融还能玩什么新花样?
近日,刚刚提交IPO申请的京东集团宣布13日起上线公测面向个人消费贷款的“京东白条”业务,通过对消费者的信用评估,符合条件的用户在京东购物时可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服务,白条用户最高可获得15000元信用额度。
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款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
网络消费记录也可以进行信用贷款?听起来蛮新鲜。按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今后我们是不是只要通过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就可以在有互联网巨头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买房买车?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电商大佬纷纷“试水”个人信用支付
在京东官网,记者看到右侧出现了“白条公测”的字样,点开即跳出一个“小人”,上面标注着个人的消费“战斗力”、“消费次数”、“获得装备”等数据。据了解,这些是通过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决定的,而恶意订单、退换货记录等可能会影响个人用户的授信。用户只要回答相关问题,就有机会获得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
“先消费,后付款”、“信用好,打白条”的字样不断刺激眼球,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获得了不同的信用额度。
记者了解到,京东首批开放公测只有50万个白条名额,获得信用额度的白条用户在京东购买商品,可选择最长30天延期付款,或者3-12个月分期付款,3期费率为1.5%,12期则是6%,若多次提醒到期未还款,违约金0.03%/天。
实际上,去年包括阿里巴巴和苏宁在内的,多家拥有互联网金融资质的大鳄已经开始研发类似产品,比如支付宝早在2013年6月就已经在内部测试“信用支付”服务。苏宁也在2013年11月小规模试水了“个人信用消费”模式,用于推广净水器、洁身器等高端小众商品。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副教授陈耸就认为,由此可见这些具有互联网金融资质的企业早已经准备或者说急切地想进入消费信贷领域。他预计,接下来阿里巴巴、苏宁很快就会继续跟进,掀起另一波“打白条大战”。
新形式让人跃跃欲试,互联网金融风险让人观望
听闻“打白条”消费的消息,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拭目以待”。
椒江一位京东用户张先生表示,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额度,有时候买“大件”就可以提前透支,和信用卡相比,费率便宜,而且用起来方便。
但是这也引来部分消费者的质疑,这会不会是京东的一种抑制竞争对手的促销手段?
网友“守护袁昆”表示,这就好比信用卡一样,前期应该是可以吸引一些人的,不过信用卡终究是要还的,买东西时候是很爽,还钱时就想剁手了。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一直让人“望而却步”。热衷网购的童小姐表示,“白条方便使用,必然会刺激消费,毕竟京东现金是有限的,那么因为缺少现金所带来的风险是否会间接转嫁给消费者呢?”
专家表示:互联网金融将进入金融行业“深水区”
陈耸认为,商家给顾客“赊账”,依靠的完全是商家自身的“资本”。京东敢这样做,需要“不差钱”。不过从目前看来,京东动用的是京东自身的现金流,不涉及垫资,那京东到底能否可以维持自身的供给还需要观望。此外,目前对电商信用贷款业务没有明确规定,京东此举是否属于打擦边球还不好判断。
在他看来,由于“京东白条”这类产品是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未来如何安全地使用这些重要个人信息,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尽快解决的内容。诚信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京东应该会有完善的审核机制。
“过去的一年,包括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的理财通等产品已经让金融理财产品竞争空前激烈,而可以预见类似‘京东白条’这类的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也会给2014年的消费信贷市场带来更多选择,也意味着今年互联网金融将进入金融行业‘深水区’。”陈耸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