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村一整治扮靓城中村
近段时间,黄岩区新前街道牟村变了样,违法建筑消失了,露天粪坑不见了,村里环境整洁宜人。同一个城中村,前后对比佐证了我市“多城同创”取得的成效。
经过前期努力,我市在城中村整治提升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城中村整体环境状况还有待提高。城区创建范围内125个城中村(城郊村),目前还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毁绿种菜、乱搭乱建、长效保洁不到位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城中村整治还有难点
10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城中村埭东村。进入村中,南北向村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垃圾清扫干净,整个村里主要街面几乎没有垃圾,但乱堆放、乱搭建现象比较突出。
村里450号、451号住户,在落地房前建起围墙,镶上院门,俨然自家的前院。有的住户在后院建了临时用房,有的用砖头圈了半截围墙,村里整体环境较乱。
10月16日中午,记者探访城中村下马新村。村里多处可见毁绿种菜现象,很多住户把自家附近的公共绿地开辟成菜地,零星种上青菜、葱等。
下马新村靠近北门的电力用房南侧,西头是杂草和茄子共生,东侧是打理成畦的菜地。多处绿化带除乔木外,地面杂草丛生,似乎最近没有管理过。
在一些城中村,出租私房管理不规范,是“多城同创”工作的一个难点。
环境宜人的村也不少
城中村整治有难点,除了硬件设施的差异外,最根本的是村民素质问题。也有不少城中村,整治起步比较早,村民素质养成早,由“村民”变成了“市民”,村容村貌都不错。
10月16日,记者来到椒江区葭沚街道星明村朝阳新村,这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开放式小区。从硬件设施上讲,这个村比不上一般的住宅小区,但家家垃圾进桶,户户养花种菜,翠绿的瓜架恰恰成了难得的风景。
葭沚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邱卫平说,以前村里乱摆乱放现象不是没有过,清理了人家还骂你,“后来搞康庄工程,又搞清洁家园,文明教育一遍遍做,村民也慢慢养成了文明习惯。”
现在,葭沚街道推进多城同创,对城中村(城郊村)进行分类创建,老小区不大拆大建,总体要求整洁整齐。像朝阳新村这样的老城中村,街道并不强行禁止种菜。
60岁的村民马荣福,1993年建了房子,他亲眼看着小区周围农田变住宅,土路硬化,家家保洁。他说环境好了,谁也不忍心破坏,吃完橘子后他走下院前台阶,把橘皮扔到垃圾桶里。
星明村朝霞小区是封闭式小区,由于管理到位,干净得连些许垃圾都找不到。星明村党委书记苏冬生说:“多城同创,搞好卫生,群众都很欢迎。”
要做到“三个到位”
推进“多城同创”,城中村整治有难点也有亮点。参与“多城同创”的干部群众认为,要实现农村到小区、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设施要跟上,管理要跟上,意识要跟上。
除了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素质这项长期工作外,怎样加强管理,为村民树立一个“洁化、序化、美化”的标本,让村民从中看到创建带来的变化,享受到创建的好处,成了眼下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前期整治,一些城中村变了模样。牟村的改变,得益于村里系列整治“硬动作”,村两委班子带头清理垃圾场29家,乱堆乱放的柴火被清理了,露天粪坑被移除了。一个曾经上过“黑榜”的村,变成了漂亮的新农村。
路桥区螺洋街道南山村,8月份在市区“三化”考核中垫底,9月跃升为第一名。在整改过程中,村里下决心搬掉6家养猪场,啃下了一块“硬骨头”。村里还多措并举,拆掉了20个拾荒者据点。
针对城中村目前存在的创建难点,我市启动“一村一整治”行动,开展村居环境专项整治百日竞赛活动。拆除乱搭建建筑、清理存量垃圾、配备环卫设施、规范禽畜饲养、修复绿化,各项工作将一一展开。
根据整治计划,我市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城中村环境整治工作,并建立长效保洁和管理机制。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