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感冒总是咳不出痰,为什么有的哮喘病人会不气喘、咳嗽本报约请我省呼吸科三大团队带头人,开讲——
有个时髦的新词儿,叫做“呼吸感”,时尚杂志上有人用它来形容女孩子的妆容,一些人也用它来评价摄影作品,称赞它们是活的、能看到生命。
有生命,就有呼吸;有呼吸,才有生命。一呼一吸,这个简单的动作,人每天要重复两万次以上。不过,这个看似无师自通的能力,其实一直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比如,有些人进入睡眠之中,就不知不觉“忘记”呼吸,据说每100人中就有5人出现过这种“呼吸睡眠综合征”的疾病,其中也包括小孩子。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一个小孩,平均每年都会经历6~7次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甚至可能达到十几次。
哮喘,是个容易让人麻痹的对手,今年发布的第一份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中国有3000万哮喘患者,控制率却不到3%。
还有更可怕的肺癌,在中国已经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肿瘤,而科学家至今没有完全搞明白它的发病原因。
本期升级版“名医公开课”,就要来说说大人小孩的呼吸病。
今天邀请的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呼吸科团队,分别来自浙医二院、浙大一院、浙医儿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的是这个科室的诊治水平、科研能力、团队建设等,一旦上榜,就是该疾病治疗领域我省最好的医疗队伍。
三个团队的学科带头人,分别是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医二院呼吸科主任沈华浩教授;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浙大一院呼吸科主任周建英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浙医儿院呼吸科主任陈志敏教授。
浙二沈华浩:
发现并命名“胸闷变异性哮喘”
从儿童到成人期,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的四大顽疾之一。
跟慢性病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哮喘需要长期管理,而且通过管理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同的是,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完全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以避免,而要预防哮喘不那么容易。
许多危害生命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那么,哮喘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预防呢?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哮喘的发病机理。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明白,我们能做的就是往里面添一小块答案。
通常,人们对哮喘的认识,集中在“气喘”、“咳嗽”这些症状上,准确说这是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表现。当气道受到刺激时,正常人对这种刺激没有反应或者反应程度比较轻,而某些人却因此出现明显的支气管狭窄,这就是“气道高反应性”。
过去治疗哮喘,主要依靠激素,虽然有效,但不能治本。我们团队首先提供了嗜酸粒细胞可以直接引起哮喘发病的试验证据,给治疗哮喘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如果能阻断炎症细胞在气道中的发展变化,就能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目前这项研究还在持续,投入临床应用后,可能有望治愈哮喘这种难缠的疾病。
我早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发现一个优秀的医疗团队,必须是临床和研究两条腿走路,这是一流学科的两个基本要素。我们现在有个非常强大的研究团队,很多研究成果都得到了国际认可。
我们还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早期、多次、小剂量给予卡介苗接种,可以预防哮喘的基础研究。这是一项跨度近20年的研究,在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找到了在什么时间、多少次接种、接种多少剂量可以预防哮喘的方法。目前小鼠试验已经完成,接下来要进行猴子试验,完成之后就可以申请临床试验。这项研究成果,对哮喘高危人群来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早产儿、父母患有哮喘的孩子、吸烟家庭中的孩子,都是哮喘的高危人群。
最近我们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命名了哮喘的一种新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为那些长期误诊漏诊的病人提出了诊断治疗方法。被医学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报刊“医师报”头版报道,也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的中国新闻版以头条介绍。
发现治病机理,然后寻找对症药物进行治疗,这是一个传统内科医生的治病思路。但现在,内外科的界限已经不再绝对,呼吸内科的医生,既要有内科医生的逻辑,同时还要有外科医生的“手艺”,这方面最经典的代表就是呼吸病的介入诊疗。
这是非常年轻的一门学科,也就20来年的历史,在我们国家的历史更短。我们呼吸科,其实是学了人家消化科的,借鉴了消化镜的做法;但跟消化镜比起来,它的风险要大的多。做消化镜,如果出血了,血往肠道流,只要有静脉补液,一般不会出大问题;但气管腔内如果出血,区区50毫升,就可能引起大咯血、窒息。所以,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欧洲呼吸病学会把它称为一门科学和艺术。
人的支气管,就像一个分叉很多的树,到肺泡一共分为24级,常规的气管镜可以深入到5级。如果肿瘤在左右支气管的位置,通过冷冻或套圈治疗直接就可以切除。看起来,肿瘤就像吸附到磁铁上一样,被冷冻探头吸走;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取掉进气管里的异物。
介入虽然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它可以为病人争取更多治疗的时间。有一个患小细胞癌病人,长肿块之后,气管受压迫,气道窄得像一线天,胸闷气急很明显。做了介入手术,气管里放了一个支架,把气管撑大,呼吸顺畅不少。生活质量改善,也有足够的时间做化疗。化疗之后,肿块缩小后,这个支架还可以拿掉。
浙一周建英:
早一点诊治,提高肺癌治愈率
在众多呼吸疾病中,肺癌大概是面目最狰狞的一个,我们为此专门成立了肺癌诊疗中心,开设了肺癌专病门诊。
之所以肺癌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治愈率,主要是因为超过2/3的病人,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丧失了早期治愈的机会。临床上,早期肺癌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后,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70%。如果能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一定能提高肺癌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以前,肺癌是早期或晚期,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影像可以看到肿瘤的大小形状,但没法判断它的性质;通过肺穿刺,我们可以获得病理分期,相比之下更加准确,这是判断患者预后并决定是否手术的关键。为此,我们开展了经皮肺穿刺的工作,组建了自己的肺穿刺团队,通过穿刺,我们能为患者在第一时间取到病理样本,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检验。
人类跟癌症斗争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之久,对癌症的认识也在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人们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而现在带瘤生存、姑息疗法的理念也开始慢慢地被接受。
临床上,对于大多数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存期,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肺癌专病门诊和肺癌诊治中心,给患者提供了综合治疗和定期随访复查指导。除了常规的内科治疗外,我们也开展支气管镜下的局部治疗,比如经支气管镜肿瘤摘除、电凝电切、支气管支架的置入等等,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癌之战,好比一场长跑,不只是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加以关注,而是从起跑开始,把抗肿瘤治疗和姑息治疗结合起来。
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医生和护士的问题,很多还要靠家人和亲戚朋友,尤其是心理康复,家庭的接纳和支持非常重要。医生在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康复内容。
浙医儿院陈志敏:
高科技清理小儿痰液
儿科医院里,呼吸科肯定是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小孩子的呼吸病,一年四季不断,这段时间季节交替、马上气温又要下降,家长和我们医生都有得忙了。
当家长的都知道,一旦有了小孩之后,就会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因为小孩经常发烧、感冒。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控制不好,往下蔓延了,就会形成下呼吸道感染,通俗讲就是肺炎。肺炎作为儿科常见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超过1亿5千万的5岁以下儿童罹患肺炎,全球每年超过150万儿童因肺炎失去生命,其中98%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因而肺炎是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杀手”。
孩子发烧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拿听诊器一听,会说听到痰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痰在气管里跑动发出的声响。有些小孩,甚至不用听诊器,家长也能听到他呼啦呼啦的喘息声,但总是咳不出痰来。这是因为小孩子胸部肌肉发育不够,不可能有成人那样有力的咳嗽,借助肌肉的力量,把痰咳出来,所以跟成人相比,小孩子更容易出现痰堵的情况。如果不把痰吸出来,肺不能吸进空气,接下来就可能呼吸衰竭而死亡。
像这样的孩子,就要想办法把痰液弄出来,把气管清理一下。
如果管子从喉咙口进去后,很难通过气管声门。现在可以借助支气管镜,帮孩子把痰吸出来。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或电子支气管镜,柔软细小,可以前后弯曲,能进入患儿气管及部分支气管。最粗的,不超过5毫米,最细的地方只有2.8毫米甚至更细,伸进去不会有刺激。这种用于肺检查的内窥镜,和胃镜肠镜是同一个原理,上面有灯、摄像头、小抓手,通过摄像头发现气管里的痰液,注射生理盐水,把痰液稀释,然后用负压把它吸出来。
一般40秒~1分钟左右,就可以把痰吸出来。吸出的痰液,经过微生物分析之后,确定攻击孩子的主要是哪类微生物,随后选出最敏感的药物进行精准打击。
在所有得肺炎的孩子中,约有1/100的孩子需要做这个手术。现在,我们每年要为1000多名肺炎小患者做这种手术,几乎是呼吸科病房肺炎病人的1/3,而且大都是两三岁的孩子。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