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学生《守则》是否合适?
不少学校出台了规范细则
“德育就要放低重心,教育部要修订《守则》,是大家乐意看到的。”对于网友谈到的中美学生守则对比,卖鱼桥小学校长王怡芳说,即便《守则》准备修订,不意味着过去的《守则》有指向问题,如其中体现的关注生命、自然、科学,对孩子成长教育很有必要。
不过,她同时坦言,制订出符合教育规律和特性的《守则》,却没法将《守则》理念贯穿进教育现实,这是需要直面的现状。“好的教育,需要有好的教育方式,能为教学对象接受。”王怡芳举例说,《守则》里要求孩子热爱祖国,孩子可能理解不了,如果说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孩子马上就理解了。
《守则》该如何改?不少校长提到,教育要因材施教,是否有必要出一套统一的《守则》?不妨把《守则》制订权下放给学校,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杭州多所学校都已经在《守则》大纲下,制定了符合教育实际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
“我们学校就有一本《学生学习生活指南》,里面对学生权益维护、日常礼仪、学习规范、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做了很细说明。”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德育处主任费瑞琪说,如有关文明礼仪的就有五条:保好洁、走好路、用好餐、写好字、做好操。
五条下还有更详细的解释。拿“走好路”来说,学校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边,脚步轻,慢慢走,不碰墙壁,不蹭栏杆,不跳台阶,楼道走廊不奔跑玩耍,不追逐打闹”,这仅仅是4条解释之一。
新闻背景
我国最早的《小学生守则》发布于1981年。2004年,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该《守则》10条200多字,内容涉及对祖国的热爱、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在《守则》基础上还分别制订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有媒体称,相比《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是从小处着眼,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只有把“行为规范”和“守则”结合使用才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