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3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自杀人群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显示,每年全世界有近100万人自杀,至2013年,自杀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年龄分布上看,我国自杀人群有青少年和老年两个高峰期:15至3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率为10万分之26,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为10万分之68。
中学生(资料图片)
调查:中学生自杀意念和对自杀的态度如何?
中学生正值花样年华却选择轻生,到底是偶然现象还是有一定的人群基础?浙江在线健康网记者采访了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所所长曹日芳。
曹日芳介绍了精神卫生所2009年在临安市作过的一项抽样调查,对象为1700名中学生。在参与调查的中学生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6%(自杀意念是指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10.5%自杀未遂。
对自杀的态度如何呢?曹日芳介绍,不同人群对自杀的态度不同。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的比例为7.3%,社区成年人为21.1%,老年人为28.5%。
为什么中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较低而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呢,曹日芳分析,这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综合来看。
曹日芳分析说,导致自杀行为主要有两大类原因,一个是疾病因素,一个是冲动性因素。疾病因素,包括两种,一种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一种是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冲动性因素主要是突然发生的巨大心理创伤。中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阶段,情绪起伏大,性格不稳定,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较弱,容易走自杀的极端。
升学压力大、恋爱受挫成为中学生心理抑郁的主因
杭州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莎白介绍,因精神心理问题前来问诊的中学生以初三、高三的学生居多,主要是因为升学压力较大。这部分学生往往成绩在中上左右,父母、老师期望大,想力争上游,心理负担过重,以致出现厌世等消极、负面情绪。
也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恋受受挫等情感原因而抑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热线就接到过这样一个电话:
电话里的小杰声音略显低沉,他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我恨妈妈”。
这一切的变故,竟源于三年前的一个谎言。小杰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进入母亲所在的高中就读,母亲作为隔壁班级的班主任,时常会关注儿子的动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小杰暗恋同班女生的消息不知为何被母亲所察觉。母子间爆发了异常激烈的矛盾,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两人约定,小杰暂时换班,等高考结束就可以去追求那名女生。
最终,两人上了不同的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情已被小杰埋在了心底,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那个嘴角洋溢着笑靥的女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杰得知女孩已交了男友。霎时间愤懑的情绪填满了的胸腔,无处发泄怒火的他只能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给了母亲。
“要不是母亲当年的‘阻挠’,现在站在她身边的应该是我!”电话里的小杰声音在颤抖,“刚和父亲打了一架,现在他们都已经搬出去住了,谁也管不了我,日子没法过下去了!”
鉴于该情况已接近危机来电,接线员听罢立即对小杰进行了心理疏导,试图让其冷静下来,平复心境之后与家长约谈。必要时请小杰与父母一起来医院进行深度心理咨询。经过接线员近一小时的疏导,小杰打消了潜在报复父母的念头,答应和父母进行一次长谈。
心理健康从家庭做起,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有的放矢
周莎白医生说,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背景等,外源性则是指外界的压力、刺激等方面。中学生是“社会人”,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要学会适应社会。
维护心理的健康不仅需要个人的调节,家庭的氛围也很重要。周莎白医生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适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另外,父母还要注意孩子的伙伴,因为同伴对中学生的影响也很大。
遇到心理危机请及时寻求帮助,拨打24小时热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情绪抑郁的时候。在发达国家,向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是非常普遍的。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571-85029595)开通至今已有9年多的历史。这条被誉为“生命之线”的热线电话已累计接电9万多人次。据心理热线接线员介绍,高度危机来电者包括正在实施自杀、即将实施自杀、在两周内有过自杀行为、或在一周内有自杀计划的人。对于高风险来电者,接线员会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尽快与其家人亲属取得联系,并于24小时、一周、一个月以内分别进行3次电话随访,以确保他们已经放弃了自杀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