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新城41万方城市综合体——高德置地广场刚刚给出了答案。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令人过目难忘的建筑之一,一面200米高、165米宽的巨型幕墙朝向钱江新城主轴,不同斜角的灰蓝玻璃和金属网依某种韵律排布,在阳光下如涟漪轻漾的湖面。人们相信,这个“站立的西湖”将藉其超拔尺度与轻盈感性,很快会与纽约盖里大厦、香港傲璇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标寓所。
站立的西湖!
第一眼看到高德置地广场的广告时,许多人都会在心中轻叹:很有质感的策划。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的是,“站立的西湖”其实是对建筑自身最写实的描述,亦将是这个城市百年来最激动人心的建筑。
高德置地广场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日月同辉”中轴线上,与市民中心隔街相望,堪称“核心中的核心”。项目总建面积约41万平方米,集ICON私邸、超甲级写字楼、Jumeirah七星(帆船)酒店和购物中心为一体,不仅是钱江新城的三大城市综合体之一,也是长三角乃至中国最奢华的地标寓所。
在高德置地广场之前,钱江新城已俨然是杭州超高层的梦剧场。从“手拉手”的市民中心,到杭州第一高楼财富金融中心,再到模仿香港晓庐的望族壹号,无不诠释着古老杭州对全球化时代的想像。十年之后蓦然回首,我们却遗憾地发现:钱江新城至今没有涌现出如上海金茂大厦、广州“小蛮腰”这样世界级的地标建筑。
究其实,这些庞然大物未能成为建筑界的ICON(符号),并非尺度的短小,而在于全球顶级设计智慧和城市个性的缺席。为此,高德置地邀请国际地标设计专家美国SOM公司担纲设计,耗时5年,为项目度身定制艺术级地标建筑。
春光骀荡的杭州西湖,让SOM主创设计师迈克尔·邓肯心灵福至。如果把主楼建筑的幕墙比作竖起来的西湖水面,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这片“幕墙水面”轻漾起涟漪来呢?五易其稿之后,最终邓肯选用接近湖水颜色的灰蓝玻璃,依韵律或平直或欹侧排布,模仿出水波的起伏;再穿插内嵌金属网的玻璃板,制造出不同的透明度。从远处眺望,这幅200米×165米的巨型幕墙正如一个“站立的西湖”,波澜起伏,光影摇曳。
在购物中心的6层平台花园上,邓肯还以近一万方水面打造出了一个“印象小西湖”,在CBD建筑群中形成独特的第五立面,与“站立的西湖”相映成趣。
第一次,杭州的超高层建筑拥有了会与风和光互动的表情,美得让人目酣神醉。
在世界建筑界,美国SOM几乎就是“超高层建筑”的代名词。这个成立于1936年、来自芝加哥的顶级设计事务所,继承了自密斯·凡·德·罗和路易斯·沙利文以来的美国摩天大楼的伟大传统。他们担纲设计的建筑,几乎都是每个城市的第一地标。
世界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纽约利华办公大厦,即出自SOM公司之手。SOM公司于1974年设计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保持全球高楼冠军称号长达22年之久。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了解美国SOM,则是因为该公司1998年设计的当时中国最高建筑——上海金茂大厦。2010年,随着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建成,SOM公司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SOM公司能成为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王者,并不只是因为各种“第一高楼”的头衔,更在于简洁性和经过控制的复杂性的微妙平衡。比如,420米的金茂大厦已不是中国第一高楼,但仍然是上海最回味无穷的地标。它的造型往上一步步向里退缩,形成有韵律的构图,使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宝塔。其金属般的形象,随阳光在线条清晰的立面上移转而变幻,堪称“中国化装饰派艺术”的代表。
在高德置地广场的“站立的西湖”中,SOM公司对本地文化的尊重与融糅,可谓与金茂大厦一脉相承。当SOM公司第一次面对千年古都杭州,“西湖”无疑赋予他们为这个城市建造第一地标的雄心。这是一个美到令游客几乎不能呼吸的湖,一千多年来占据着中国文化的中心舞台,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艳冶至极,风雅至今令人目眩神迷。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因之成为一种诗性城市生活的世界范式。如果说,杭州有一天也可以有自己的世界级ICON建筑,它的出发点一定始自“西湖”。犹如帆船七星酒店之于迪拜的海上贸易历史,拉德芳斯大拱门之于巴黎的昔日帝都雄富。
为了在建筑中表达出西湖的精髓,SOM主创设计师迈克尔·邓肯行走于阴晴雨雪、各种季节中的西湖边,拍摄回大量的照片。他将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湖水化为像素,叠印在建筑表面上,得出不同材质元素的最终排布轨迹,务求远观的效果能与西湖更为神似。
可以想像,当高德置地广场登上世界各大建筑杂志封面的那一天,或许无数人都会为建筑的浪漫光影所打动,背上行囊到中国寻找那个灵感的源头。
高德置地广场与美国SOM的精彩合作,也暗合世界居住的最新潮流。
从纽约、香港到新加坡,如今全球富人最趋之若鹜的都市豪宅,不再是以地产大王“特朗普”命名的一系列奢华大厦,而是嵌上诸如“弗兰克·盖里”这类顶尖建筑师签名的艺术建筑。
位于曼哈顿云杉街8号的盖里大厦(New York by Gehry),由绰号“建筑界的毕加索”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弗兰克·盖里亲自操刀,上万块异形不锈钢板轻覆建筑表面,如微风吹皱的丝绸。从62层往上,两卧公寓每月租金已达4.5万美元。
新加坡吉宝湾映水苑(Refleions at Keppel Bay),在纽约世贸重建主创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妙笔之下,6幢以天桥相连的摩天住宅楼如波浪起伏,弯曲的玻璃幕墙创造出新加坡海边最令人难忘的奇观,已成中国富豪置业新加坡的首选。
在杭州,能与盖里大厦、吉宝湾映水苑共享“地标式艺术豪邸”之美誉者,当属高德置地广场的ICON私邸。这些200—300方的单元式设计精装寓所,提供专属ICON七星服务体系,Jumeirah酒店大厨服务走廊直通ICON私邸,这是杭州第一次出现豪宅与酒店的真正连接;其建筑表面那微风吹拂的炫目动感,与盖里大厦可谓异曲同工。
不仅建筑,高德置地广场的整个设计团队都堪称“梦之队”。从全球皇室御用室内设计公司KCA、世界最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公司BENOY、机电及幕墙设计公司ARUP,到智能化自控设计公司JOHNSON、灯光设计公司ISOMETRIX,高德置地广场单是支付的设计费就高达2亿元。
时至今日,那些仍在追捧金字塔尖豪宅的买家,其动机已远非“改善”所能概括。对不缺大房子的他们而言,平庸的奢华是对心灵的一种伤害。如果将传统豪宅比作LV和GUCCI,那么高德置地广场更接近于川久保玲、DSQUARED这些“设计师品牌”,不循旧规,追求原创,赋予使用者以独一无二的精神价值。
正如罗兰·巴特所言:建筑物永远既是梦想物,又是功能的体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