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台州发出全省首份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白皮书,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数字化、教育常态化、管理日常化、问责闭环化四方面惩防对策,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金融风险预警“教科书”。
近年来,金融犯罪方式不断更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速度更快、影响更广。“犯罪分子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等高科技旗号,以‘金融创新’为名,通过虚构项目标的、承诺高收益手段,实施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金融犯罪活动。”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金耀华说。
台州是国家级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小微金融领域,素有“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台州看路桥”美誉。“白皮书里我们梳理了2020年至2024年办理的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筛选出42件作为样本案例。”台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陈佳说,通过对行业分布、发展趋势等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白皮书既是对行业的风险预警,也是检察机关延伸履职的法治体检报告,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好的‘教科书’。”路桥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洋明说。
除了白皮书外,台州市、路桥区两级检察院结合地域实际,积极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领“建立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项目。去年4月,路桥区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探索在金融机构聚集区域的地方检察院建立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金融从业人员法治教育”的七家责任单位之一,系全省唯一的承建单位。
“建设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能推动辖区金融犯罪预防端口前移,助力构建‘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法治化金融生态。”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计旦说。
走进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一面由24个案例组成的警示案例墙映入眼帘,包括5个金融虎案例、6个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13个省市区级典型案例,案例墙最中心位置的“刑”字,是由刑法分则中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与金融诈骗罪两节38项罪名中选取的若干罪名要素组合构成,该字周围被锁链缠绕,在灰黑白的氛围衬托下极具冲击力、震慑力。展厅另一侧,警示魔方、警示长廊通过互动式点播、沉浸式体验,面向受众直观开展普法宣传、风险提示,旨在提升金融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
“通过参加今天的检察开放日,我深切感受到台州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主动性,无论是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还是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白皮书,都是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载体。希望检察机关联合法院、公安、金融监管等部门协同发力,发挥各自优势,完善惩治和预防金融违法犯罪机制,提升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人大代表、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教师尚海红说。
金融业作为特色服务行业,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社会危害性大,事后的刑事处罚既难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也难完全消除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金融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尤为重要。2024年7月,台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州监管分局、台州市金融发展中心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金融从业人员法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从特殊预防、常态化警示教育、检察建议等8个方面,完善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协同治理机制,形成犯罪预防合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