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浙玉渔加99999”加工母船抵达闽东渔场,过驳子船“浙玉渔运10333”缓缓靠近,船长周爱建将90多米长的橙色水管连接至母船,吸虾泵缓缓启动,鲜虾便被输送至加工舱,宛如工厂般的船舱内,自动清洗、煮熟、烘干、筛选……数十个步骤一气呵成,短短26分钟,鲜虾便变身红白相间的虾米。
“以往,回港的虾面临保鲜难题,每斤只能卖到2元左右,岸上加工厂距离遥远,油费也是不小的开支。如今,‘浙玉渔加99999’就像‘虾航母’一样,实现就地捕捞、就地加工,彻底解决了时间、成本、鲜度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虾米价格翻一番。”生产船船长曹松海算了笔账,单艘捕捞船一年就能增加15万元以上的收入。
生产线上,新捕捞的海虾已经变成了虾米。 通讯员 倪建军 摄
海捕虾是玉环“起家”产业。然而,海上作业距离遥远、岸上销售周期漫长等挑战,使渔民的利润趋于微薄。2018年,玉环建成全国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集加工母船、过驳子船、生产船为一体,以“浙玉渔加99999”加工母船为核心,由子船承担“桥梁”作用,实时上门向生产船收购新鲜海产品并过驳到母船上,实现生产加工无缝对接,有效提升渔业运作效率。
“因为现场收购,六斤鲜虾就能加工一斤虾米,效率高于岸上工厂,连虾壳都可回收成为生产调味品的原材料。此外,船上还有尾水处理系统,让作业全过程更环保。”玉环市东海鱼仓现代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招永说。运行6年多时间,“虾航母”不断迭代升级,生产线增至5条,随着加工工艺的优化,产线涵盖32项专利、9个发明,加工时间不断缩短,虾米日产能高达25吨。
在海域穿梭的“虾航母”,不仅解决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也解决了日用品下海的最后一公里。最近,玉环市供销社在船上设立了“海上供销超市”,为拖虾船提供米油盐菜、淡水等生活物资。玉环还在此基础上孵化了3家海上加工中心,产品从虾米延伸至虾皮、丁香鱼干,形成海上加工、冷链加工、捕捞产销一体化等产业链。去年,玉环海上加工实现内销产值1.3亿元,外销创汇9555万元。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