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万元的‘洋设备’,被我们300万元‘拿下’了!”在西格迈股份实验室里,总工程师贾春松正指挥工人腾挪设备、清场布线,为即将到货的国产多通道实验系统腾出“C位”。“这‘浙产铁汉’性能对标美国货,价格却是进口的‘骨折价’!还能大幅降低关税压力。”他拍了拍沾着油渍的工装裤,满脸自豪地说道。
当国际贸易的浪头打来,三门湾的制造企业正上演着“中国功夫”:一手攥紧国产替代的螺丝刀,一手铺开全球供应的棋盘,硬是在关税围墙上凿出了一条新路。
“过去进口设备调试需要美方工程师跨洋支援,一次维护周期长达30天,现在本土团队48小时内就能响应。”贾春松指着正在进行减震器耐久测试的国产设备介绍,这套系统实现每秒4米高速运行200万次零故障,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而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25。数据显示,在关税成本骤增40%的倒逼下,企业开启“换芯”工程:投入3.2亿元联袂中科院等机构,定制研发高精度智能设备,5月中旬到货的多通道实验系统将成为年内60%关键设备“浙江制造”替代计划的重要节点。
作为拥有1.5万种减震器产品、覆盖全球车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西格迈的转型并非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一场全链条的技术革新。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5家省内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针对电控悬架生产等“卡脖子”环节开展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专属智能装备。“我们不是买设备,而是定义设备。”总经理蒋瑞锋坦言,通过将30余年积累的减震器工艺参数植入国产设备,企业可实现从“设备使用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转变。
在推进技术自主化的同时,西格迈的供应链地图正悄然改写——位于越南二期工厂内,175套智能装备开足马力生产初级零部件,产品直接供应东南亚市场,有效规避了北美市场的关税壁垒。“我们构建‘中国研发+东盟制造+全球服务’的分布式供应链,将高附加值环节留在国内,基础加工环节属地化布局。”蒋瑞锋表示,这种“双主场”模式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21%,关税综合影响降低9%,系统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