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后,浙江入汛。省防指春节一过就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全时段、全天候、全过程抓好风险防范化解。
气象部门分析,今年我省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
提前谋划部署,夯实防汛基础。面对复杂严峻的汛期天气形势,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开展排查整改工作,加强物资保障,筑牢水旱灾害防御的基层防线。
加强排查整改,消除风险隐患
发现问题909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762处、病险山塘76座……近日,记者在省防指看到一张来自台州的汇总表。2月中旬以来,当地提前开展防汛备汛隐患排查工作,这张表格,详细记录了排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在省应急管理厅防汛处处长梁威看来,每年浙江各地提前数月开展排查工作,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将各类防汛风险隐患消除在未发之时。
一张张防汛“安全网”正编织成形。3月下旬,省防减救灾委组织11个检查组赴11个设区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针对地质灾害风险点位、高速公路风险路段、小流域山洪风险区等重点部位,市县防汛部门联合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单位,做好行业监督。截至目前,全省已出动25万余人次,对23.66万处风险点位进行全面细致检查。
水情是浙江基本的省情。常年与水打交道的浙江人虽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防汛本领,但每年隐患排查,总会发现“漏网之鱼”,比如部分区县对应急队伍的统筹力度不够,部分镇街、村社防汛物资仓库管理不规范等。
“防汛备汛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导致个别问题较为普遍,我们会严肃对待,及时整改。”省防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敦促各级防汛单位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主汛前补齐防汛短板,防止带险入汛。
下沉关键设备,提升保障能力
物资保障是打赢防汛仗的关键支撑。从沙袋、救生衣到抽水泵、应急照明设备,每一件物资都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缺一不可。
面对复杂多变的水情和雨情,浙江如何确保防汛武器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2024年6月,庆元县五大堡乡3个村因长时间暴雨发生“三断”(断电、断路、断网),当地村民利用“三大件”——卫星电话、发电机、水泵,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最终实现人员零伤亡。
“关键物资设备下沉,大大提升了村自为战、乡自为战的能力。”省应急管理厅防减救灾处副处长童华斌说。
向下向下再向下,将应急物资储备落到最基层单元——这是浙江防汛备汛的一大经验。看增量:截至目前,全省分布23794个村级物资库(点),充分保障了极端条件下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看存量:全省共配备卫星电话1.6万部、发电机1.6万台、水泵1.9万台,实现了关键物资在多灾易灾地区村级的全覆盖。
以政府统筹为主导、实物储备为基础的防汛物资保障体系,一直是应急防线的重要支撑。今年,我省继续在杭州、金华开展“应急云仓”试点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加入防汛备汛工作。
“应急云仓”就是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与货商企业以及京东、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出现灾情时,防汛防台系统会网络下单应急物资产品,并及时调配到受灾地区。
童华斌介绍,实物储备中包含不少水和食物这样的消耗品,这些物资对保质期限有一定要求。采用“应急云仓”调配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因物资过期更新而产生的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此外,合作的货商企业产品种类丰富,也能拓展物资储备的品类和数量,提升试点地区的物资保障能力。
“试点以来,‘应急云仓’逐渐成为我们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杭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汛期临近,“应急云仓”储备机制已经启动,通过组建“线上+线下”保供链条,确保在可能遭遇超标准洪水时供应充足、保障到位。
层层压实责任,夯实基层力量
防汛备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忙在基层,也难在基层。
“2019年台风‘利奇马’来袭,不少村子的通讯、电力中断,几乎成‘孤岛’。我们救援队和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只为转移村民到避灾点。”对于6年前的那场风雨,温岭市箬横镇应急消防管理站站长叶祥华记忆犹新。
箬横镇转移村民的故事,道出了基层防汛力量建设的重要性。今年3月,我省发出通知,全面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提能升级建设,进一步要求各地基层防汛干部和应急消防管理站加速响应,及时做好风险管理、隐患排查和人员转移工作。
提升基层防汛防台能力,不只是“查”,还要“练”。对此,通知提出了“硬要求”——汛前,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不少于1周的专业训练;汛期,每月开展2次防汛专项训练。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四级(省、市、县、乡)编组救援队伍达2371支,有9.4万余人参加,这些力量正蓄势待发,迎接实战检验。
每逢汛期,总会有防汛干部提到,在动员群众转移过程中,有的村民存在“没什么大不了”的心理,有的舍不得财物。碰到这种情况,浙江有何解决智慧?
温岭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实施网格化管理,防汛干部负责到人,“我们为村民住房建了档案,记载地点、负责人、隐患情况和转移安置点,让防汛干部熟悉情况,及时到位;一旦接到预警,立即入户动员,不愿撤离的,也要抬出去、背出去,‘宁听骂声,不听哭声’;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宿问题,提前在学校、体育馆等安置点备齐饮用水、方便食品和床铺,让受灾群众稳得住。”
环环相扣“防汛链”,层层压实“责任链”,从全省范围看,温岭的做法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更新4.6万名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人和30.8万名基层防汛责任人,并明确山塘水库河网、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防汛责任人,切实把防汛责任压实到基层末梢。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