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这里要退让5米。”
“本身地方小了,退5米就没地了。再退下去,我们不改了。”
这是台州玉环市玉城街道与浙江兴岛机械股份公司恳谈会上的一幕。
由于企业厂房容积率低,要启动“零增地”技改加层扩建,而新建厂房需退让红线5米,于是,在这次政企恳谈会上,企业董事长董服德向街道工作人员提出异议。
但是如何解决?双方一时间商议不下,此次恳谈不欢而散。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来走过场的,到底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这些都是未知的。”董服德直言,他暂时不想评价恳谈会的“聊”效。
是不是“走过场”?像董服德这样心存疑虑的企业主不在少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今年,玉环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持续优化推进政企恳谈会模式,将政府“干的事”与企业“盼的事”精准对接,建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要求简易诉求即刻解、复杂问题协同解、反映问题有效解。
“企业对我们不信任,也是能理解的。没关系,等我们先干了再说。”从企业回来后,玉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许子传第一时间召集街道城建办、园区办、工办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商讨企业“零增地”技改的最佳方案。
“我们初步算了一下,企业单改的话,厂房面积只有1.4万平方米;合改的话,能达到1.5万平方米。”许子传告诉记者,他的初步方案是先找“兴岛机械”相邻企业,咨询他们有没有联合改造的意愿,然后再找设计公司出两套方案,看看联合改造到底能提高多少容积率。
会后,街道“零增地”技改专班小组迅速行动,实地勘察,向周边企业咨询合宗改造意愿,联系设计公司制定初步方案,并将协商方案交给自规等部门审批。
五个工作日后,一套详细的合宗改造方案交到了董服德手中。
按照最新方案,“兴岛机械”将与邻居玉环奥嘉格机械有限公司联合整改。改造后,两家企业共用一栋厂房,容积率大幅提升。其中,“兴岛机械”厂房容积率可达2.43,相较之前明显提高。
“起先以为他们是走过场,现在从拿到的方案来看,确实是办实事的。把边角地全都用了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增加好多设备,产值预计可提升30%。”董服德笑着说道。
高效的闭环管理机制,让企业诉求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在镇街恳谈基础上,玉环还升级政府与企业的对话模式,实施市级、部门“一二级恳谈”,针对跨多部门的难点焦点问题,创建部门联席会议机制,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办理,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这里租个几年,发展了又搬到其他地方,一直没有固定的生产场所……”这几年,随着浙江丰宇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租赁的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买地建厂迫在眉睫。在每月一次的政企恳谈会上,董事长叶小贤向大麦屿街道提出了诉求。
在街道“牵线搭桥”下,叶小贤收购了玉环宏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并将其老厂房拆除,腾出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设新厂房。
“地是有了,但因企业自身条件所限,需要先对地块进行划拨地转出让,而企业相关资料缺失,造成土地性质无法转变,地块改造也无从进行。”大麦屿街道发展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周煜表示,这个问题复杂,且跨多部门,是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所以上报市里。
接到街道的反馈意见后,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扶工助企办等多部门立即召开二级部门恳谈会。
会上,与会人员认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同意被收购的这家金属公司在无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原证载情况办理土地划拨转出让手续,并备注改造完成时限进行整体改造,改造后办理不动产证登记。
“整个恳谈过程非常专业,非常高效。目前,我们的新厂房已顺利推进建设,预计年底竣工投用,届时产值会翻番。”浙江丰宇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小贤点赞道。
“等于说是特事特办,通过‘一企一策’的形式,争取把企业诉求一个月内办结掉。”市经信局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科副科长倪文萱介绍,企业诉求的办结率和满意率都和考核挂钩,所以他们会进行一个全程跟踪和服务,让企业安心、顺心。“后续,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五化一提升”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帮助全市企业更好地解决用地不足的共性问题。”
截至3月底,玉环“三级政企恳谈会”已召开涉及融资、用工等问题的专场恳谈会、协调会27场,部门、镇街恳谈230余次,累计解决企业诉求1100余个,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政企恳谈不是‘一谈了之’,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从‘解决一件事’到‘破解一类事’的治理闭环。”玉环市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梁永弟表示,接下来,玉环市将继续深化“三级恳谈”体系,依托“万名干部助万企”行动,建立“企业诉求-分类交办-限时销号-效果评估”全链条服务,清单化破解企业在用工、用能、融资等方面难题,持续擦亮“办事效率快、政策兑现实、要素保障优”的扶工助企金字招牌。
记者手记
企业“点单”、政府“上菜”,见面反映、现场回应,政企恳谈会实实在在架起了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恳谈会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企业提高厂房容积率或破解土地性质困局,更在于构建起政府服务的闭环逻辑,用制度刚性破除形式主义,以多部门协同打破行政壁垒,让“企业出题、政府答题”成为常态。当基层干部主动说“先干了再说”,当诉求办理有了全程追踪,这种将企业难点放在政府心上的治理模式,正成为县域经济突围的关键密钥,也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鲜活样本。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