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一半风雅,一半风骨,台州府城会成为中国第五大古城吗?
2024年09月27日 来源: 凤凰网财经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众多古城。其中,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古城。

四大古城各具千秋,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若论及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内,寻找一座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古城,位于中国东南海岸线的浙江临海古城,无疑是首当之选。

亿万年的山海孕育“蒙蒙山气合,历历川光晓”的毓秀钟灵,千百年的州府记录“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历史烟云。一句“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让临海古城有了具体的轮廓。

“古”与“新”在此奇妙融合。地兼山海之利、世传风骨文雅的传奇之城是它;多次稳居中国文旅榜首、年客流量轻松破两千万的奔赴之地也是它。

南北双绝,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徽州古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古城,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并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浙江,两宋有十余州府留存至今,既有州府又有城的唯有台州临海。作为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最能体现当时城市肌理的古城,临海也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台州府城墙。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据记载,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历经1600余年的沧桑,经唐、宋、元、明、清不断修筑增扩,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其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

其中,最险峻的当属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战墙连云、城楼高峙,与明长城相较,可称双绝,有“江南八达岭”之美誉。

江南长城既凸显了江南区域性州府级行政中心的地位,也是军事防御和水患防御多重功能相结合的产物。在城墙的总体设计、构造设计和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多重功能的影响。如城墙轮廓、弧线型马面、防洪捍城等。而最值得骄傲的则是它的双层敌台设计,堪为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江南长城雄镇东南并非空穴来风。翻开历史的横轴,最浓墨重彩的一章莫过于“戚家军九战九捷”。公元1561年,也就是明嘉靖四十年,34岁的戚继光在此实现了他戎马生涯的高光时刻。

而在刀光剑影之外,江南长城的巍峨则是万家灯火的心安所在。每到夏秋暴雨期,东海亦会出现大潮,导致海水倒灌。台州府治所正好处在灵江转折、海水倒灌的范围内,两者一旦结合,便水势汹涌,防洪防涝是古城墙的另一显著功能。

台州府城墙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才干。久经战火、洪水、风雨侵蚀,依然伫立江畔笑看风云变幻。一砖一石中凝结着的拼搏、勇敢、图强、创新的精神,成为浙江人的精神谱系之一,统称为鲁迅口中“台州式的硬气”。

这股“气”也孕育出了温台经济,并迸发出创造历史的洪荒之力。如民营经济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勇于在时代巨浪中弄潮,缔结外向型的海洋经济;一次次“领跑行业”、冲刺“全国首个”等等。

遍地风流,历史在这里打马走过

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临海早在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灵江人生息繁衍。

作为古城,临海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县;三国初期,吴国太平二年(257)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从此,“海山仙子国”的雅称便同这座名中带“海”的古城相伴,千余载“东南小邹鲁”的别号即与这片山海之地有了不解之缘。东海之滨、括苍之巅、古城内外、灵江两岸如此完美地融合进一城一域,既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所在,又是无数文人骚客、宦游羁旅之人的理想之地。

亿万年的山海和千百年的古城,见证过山水派鼻祖谢灵运“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的惜别之情,领略了浪漫诗仙李白“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的归隐之意,也曾笑纳一代名相文天祥“海山仙子国,万象画图里”的千古一赞。

初唐,已过花甲之年的诗人骆宾王,到临海任职县丞,写下了他对这座边防古镇刚毅尚武的印象。他在临海的停留,开启了当地崇文尚教的传统,从此“骆临海”也成了一种特殊的纪念。

在骆宾王离开临海70余年之后,广文馆博士郑虔也到临海为官,他设学馆,收子弟,以教化民众。于是后世台州士人普遍认为此地千年以来儒学之风的兴盛首功当归郑虔,称他乃“吾台斯文之祖”。

文人骚客往来其间,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是必然。这条以临海为枢纽的唐诗之路,亦是诗人的心境之路。

翻阅临海的群芳谱,可谓是人才辈出,遍地风流。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创者王士性,于1547年出生临海古城东南的耕读之家,在少年时代就曾写下“伊周孔孟本吾分,肯作人间第二流”。1570年,王士性从临海出发,开启了他神州旅客的一生。两京十二省的旅程,从此指点江山、品评地理,传世的《五岳游草》《广志绎》更是奠定了他人文地理学家的盛名。

宋代的临海,无疑是个黄金时代。由于毗邻都城临安,许多望族大姓落户临海,这里一时成了大人物、大家族的聚居地。南宋临海望族,最有名当推谢氏。出身贫寒的谢深甫官拜宰相,位极人臣。他的孙女谢道清,更是成为理宗朝的皇后,在宋恭帝时为太皇太后,陪伴南宋走完了最后的旅程。

随着宋室南渡客居临海的,还有吕颐浩、范宗尹、贺允中、王之望等七位宰辅。一时间,这里成为南宋仅次于临安的政治文化中心。据统计, 两宋时期,临海共有文进士225人、武进士16人,出现了王会龙等文武三状元、商氏兄弟四进士等佳话,更有谢深甫、钱象祖等五人官至宰辅。当时的台州府,接连走出了31位宰辅,迸发出的璀璨星光照亮大宋的历史长空。

同时,山、海、城、川之间也孕育出从龙兴寺走出,曾“四度造舟 五回入海”以赴日传播佛法的高僧思托和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道教南宗初祖、创作《悟真篇》的紫阳真人张伯端;以及明代王氏一门三巡抚和辛亥革命家等代代英才。

千百年来,府城如同一部诗书般始终静静安放于此,这部书凝聚了山川、海洋以及通路之精华,字里行间弥散着历史风烟。而人们就这样穿过岁月,来了又去,去了又回,城里城外,旧传奇和新故事,仍归于临海。

文化兴市,“中国第五座古城”呼之欲出

古往今来,临海始终是一座崇文之城,文物衣冠,蔚为东南之望。千年后的今天,“文化”二字仍深深镌刻在临海人的基因图谱里。

早在二十多年前,临海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保古城、继文脉、复风貌、辟新城、促和谐”的城市发展工作目标,确立了坚持“政府主导、市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名城保护运行机制,并在2004年以紫阳街历史街区保护性修缮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名城的保护工作。如今,紫阳街已从一条传统破旧的街道转变为集文旅于一体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了多重“逆袭”。

近年来,临海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在文旅发展的大框架上,临海打造宋韵、抗倭、户外运动三大文化高地,设立朱自清文学奖,举办中华民厨大赛,打造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新建诗路文化体验馆,古今交互的“千年文脉”不断传承发扬,让台州府城的“书卷气”和“烟火味”变得更可触可感。

文化是临海崛起的根基,也是台州府城先声夺人的秘诀。从央视跨年晚会首次走出北京,将主舞台设在临海古城,到举办首届“朱自清文学奖”吸引全球华文作家关注,再到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云集众多摄影大家,临海频频走进全国公众的视野,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这座古城深知文化才是真正的内生动力,为此更是不惜在文化创新与活化上下大力。如深挖梅浦窑、戚家军、新荣记等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经得起时间推敲和市场考验的文化活动、城市业态,让其成为领跑未来文旅赛道的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台州府城正成为继徽州古城、阆中古城、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之后,又一张中国古城文化与历史定位的金名片。

在这里,一城览众城之粹,展现的是与阆中古城不相上下的市井烟火;东湖白墙黛瓦照映碧水间,流露出的是和徽州古城无二的诗意雅致;停驻在临海古城墙头的千年时光,丽江古城的逍遥浪漫不止在彩云之南,也在浙东之畔;历史的笔墨雄浑苍劲,如果说提笔落在了平遥,那么收笔无疑是归于临海。

很难再找到像台州府城这样的一座城。一城千面是它的表相,千面难描一城才是它的内核。“浙东南沿海的英雄之城”,是史书工笔对临海最精准的定位。毕竟一座台州府,半部海上史。从公元230年东吴万人船队远赴夷洲开始,临海就与海峡两岸就有了隔不断的关联。这是大陆与台湾第一次大规模交往,也是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出海远航。此后,鉴真东渡、海上行商……中华民族敢于冒险、勇于突破、勤于进取的精神由一湾灵江走向五洲四海。从方国珍抗元到戚继光抗倭,古城墙上依然可见的枪炮遗迹,正是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有力证明。

一半风雅,一半风骨,是山川地理赋予临海的优势,也是台州府城得以并肩于四大古城最鲜明的印记。

(部分内容参考《风物中国志·临海》《临海真上头》)

标签: 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台州府城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