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浙江非遗开拓者王淼辞世——生命最好的样子,就是永不放弃
2024年04月25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蓝珊华

  “非遗老王”去了天堂,没有了病痛,他是不是会轻松一点?

  4月22日,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原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淼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2日凌晨1时14分在杭州逝世,享年62岁。

  2015年1月16日,浙江日报曾以《他用时间跑赢了“时间”——记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王淼》为题报道过他,如今,他跑不动了,带着他的“非遗事业”去了另一个世界。

  王淼是临海岭根村人,1980年考进临海县文化馆后,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城郊区文化站工作,1988年调到省文化厅社文处,曾任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1989年,因重病袭击,王淼脊椎严重变形,手抬不过肩、脚迈不过槛,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几小时。2014年10月29日,因工作过度劳累,他昏倒在单位会议室前,醒来后发现四肢瘫痪……2015年,他被评为第四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我省是最早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省份之一,迄今为止非遗保护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王淼是建设者、守护者、传播者,因此有了“非遗老王”的名号。

  王淼在妻子协助下工作。 本版图片均由王淼家属袁老师提供

我不能浪费劫后余生

  2023年5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住院病房里,晚上8时,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把轮椅、一台电脑,年过花甲的王淼,正在“头悬梁,锥刺股”,以一种极其艰难的姿势努力工作。

  “我过了奈何桥,阎王爷说,你这人太爱折腾,我吃不消,还是回去吧。我去找马克思,他说,你还有使命没完成,回去吧,继续革命。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时光,但我不能浪费劫后余生,更该珍惜当下!”面对采访镜头,王淼的乐观显露无遗。

  白天,王淼戴着呼吸机躺在床上,仅有晚上7时30分到10时30分这三个小时,是他可以“坐着”的时间。

  瘫痪后的3000多天,没有一天是容易的。由于四肢瘫痪,王淼的两只胳膊很细,特别是右手肩膀脱位,无法支撑起身体,一坐到轮椅上人就往右倒或者往前扑,身子像一只虾米一样弓起来。

  但即使病魔把他永远摁在了轮椅上,他的思想仍矫健如飞。


  病房是办公室,轮椅是办公椅,手机录音是“纸笔”,不管身体多么虚弱,他坚持让家属把自己捆绑在轮椅上,用自制的简易牵引器把头吊起来,每天雷打不动坚持工作。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口述出版了120多万字的非遗笔记,著有《金声玉振》《守护精神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言》《非遗工作怎么干》等书。

  在王淼的心里,生命最好的样子,就是永不放弃,也只有进入精神世界才彻底忘我,忘掉身体的苦痛和艰难。就像他调侃自己的那样,“我的两只手,一只紧握拳头,一只握不拢”。这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态度:左手紧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右手放开,放下功名利禄,轻装上阵,才能有更多的力量。

对基层有用,对工作有用,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王淼的一生,是与非遗文化紧密相连的一生。

  数不清多少次了,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王淼微驼着背,以他特有的步调慢慢走出办公楼,值班保安不用看手表就知道,“肯定又过了零点”;有时,他在基层发现非遗保护新现象、破解濒危项目疑难杂症、为非遗传承人雪中送炭,有时在学校做非遗讲座;又或者,在某个偏僻山村戏班子的露天演出中当一位安静的观众,留下一个清瘦的背影。

  本世纪初,非遗工作在全国都刚刚起步,为了抢救民族瑰宝,王淼踏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让非遗之花遍地绽放,在之江大地上精彩呈现。

  2013年4月13日,王淼与畲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蓝陈启亲切交谈。

  在王淼的积极推动下,浙江非遗事业从无到有,创造了非遗普查“浙江模式”、国家非遗名录项目“浙江现象”、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浙江经验”,推动浙江国家级非遗项目蝉联“四连冠”,开创了“浙江非遗领跑全国”的可喜局面。浙江非遗保护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瘫痪后,他仍坚持积极参与省非遗文献馆建设和非遗文献的整理出版。在他的倡议和协调下,省非遗文献馆于2017年6月开馆,这是浙江作为人文大省的第一个文献馆。

  2023年5月14日,王淼文献特藏馆揭幕仪式现场。

  由他主持编撰的浙江国家级非遗代表作丛书,全套丛书217本,收录规模之大国内少有,被誉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优秀成果”“浙江重要的地域文化档案”。

  2023年5月,王淼将从事文化工作37年间的图书、笔记、工艺收藏品等共一万余件所藏全部捐献给了台州市临海图书馆府城书房。

  为了解读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导基层工作建言献策,王淼开设了“非遗老王”公众号,更新了近200篇文章,不断为浙江文旅事业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呼号呐喊。基层非遗工作者给王淼发来微信,“非遗下一步工作不知道怎么干,就翻翻您的公众号。”

  他说:“对基层有用,对非遗、文旅工作有用,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人留言:“老王叔叔这样子都在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左传》中有言“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一些人不免会出现犹豫摇摆。究其根本所在,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信念不坚则心存疑虑,心存疑虑则举棋不定。王淼虽然四肢瘫痪,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非遗工作者,把非遗工作当作一种信仰,以党员的担当推动文化传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化图强,民族图强’,这八个简洁而又深刻的字,如同一面镜子,凝视着我一生的追求和向往。对我而言,文化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它承载着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在生命的最后一天,王淼留下这样一段话。

投身非遗保护

我值得

  2023年12月27日,记者又来到医院,这次见到王淼,情况不是很好,家属袁老师头发花白了不少,憔悴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苍白的微笑。袁老师拉着记者的手,小心翼翼地问:“我心里有个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见识广,帮我参谋参谋。”记者侧身将耳朵贴近,等待接话。刚经历过一次抢救的王淼躺在床上,戴着呼吸面罩大口呼吸着。王淼似乎是洞悉了袁老师将要说的话,微微左右摇摆着脑袋。

  原来,当时正值冬季,之前请的护工“炒”了老王“鱿鱼”,即使加工资,也没有人接活,一时很难寻觅到称心如意的护工。袁老师近乎哀求地说:“能不能想想办法,能不能向组织寻求帮助,问问哪里能找到护工。每天不知道危险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出现?哪怕晚上眯一会,一下子又被叫醒了,精神高度紧张,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听到这,王淼的呼吸更急促了,他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打断袁老师的话。

  等到王淼起身在轮椅上坐稳后,第一句话是:“不要去找组织!不要找!我已经得到了组织的厚爱,不能再给组织添麻烦了。”王淼艰难地吞咽了一口口水继续道,“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说翘掉就翘掉了。如果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唤醒民众千百万,投身非遗保护洪流,我值得。”

  与王淼的接触,对记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

  得知王淼去世的噩耗,有朋友为他写下挽联:“天地人一柱,羸弱之躯扛起浙江非遗,何为脊梁;家国梦三水,书生之心载动钱江奔涌,应铭青史。”

  王淼如同一个时代音符,铿锵有力,久久回响——在时代洪流中,令人永远怀念的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标签: 非遗老王;非遗事业;轮椅;省文化厅;保护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