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老城金匠杨方君:守艺三十几年,难说再见
2023年06月28日 来源: 潮新闻 共享联盟·温岭太平街道 张鲜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金是个热门行业,几乎每条街都会有几家打金铺。而如今,曾经随处可见的打金铺慢慢淡出了人们视野,在温岭太平已鲜能见到,杨方君是为数不多能够坚守下来的打金匠人。

  (一)

  “现在来打金的人很少,有时几天也做不了一桩生意,做了半辈子打金匠,真的有点放不下。”在太平街道牛轭街,有一家挂着烫金牌匾的打金铺,就是杨记打金铺,大多数老太平人都知道。杨方君是这家打金铺的店主,除非有要紧事,不然他每天定会守在柜台后面,静候顾客上门,他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

  杨方君今年68岁,泽国牧屿人,经营这家打金铺已有34年。年轻时的杨方君经历丰富,既种过田,办过小厂,也去外省务过工。25岁结婚后,杨方君的生活才稍安定下来,和老婆一起去上海做了9年眼镜生意。虽然做眼镜生意赚钱不错,但不安于现状的老杨仍想着换个行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佩戴金银首饰比较流行,订婚嫁娶,家里添丁生娃,都会到金铺打上几件金银鉓品,因此打金生意非常红火。鼎盛时,太平坊下街、牛轭街、贪吃街、西门头一带至少开了三四十家打金铺。正是看到打金这个行业赚钱,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杨方君决定放弃上海经营不错的眼镜生意,改行去学打金手艺。1989年,学成手艺的杨方君回到家乡温岭,用做眼镜生意赚的钱在牛轭街买了一间街面屋,开了这家打金店铺。

  (二)

  杨方君脑子灵活,经常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了解金银首饰流行款式,再加上他待人诚实、守信经营,打金店没开多久,就名声在外,生意日渐红火。生意最好的那几年,顾客想让杨方君打一件金器,可能要等上好几天。聊起从事打金行业最高光的这十几年,老杨的话闸一下子打开了:“生意好时,一天可能赚好几百块钱,九十年代初期,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钱吧,我一天赚的钱可以抵得上人家一个月的工资了。”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十几年,大概从2003年左右,万寿路、人民路相继开起了多家品牌珠宝店,售卖的黄金饰品种类多,款式新,给传统打金店生意带来不少冲击。短短十年间,打金店关门的关门,改行的改行,杨方君是太平坚守下来为数不多的打金匠人。

  开打金铺十几年,良好的口碑为杨方君积累了不少忠实客户。虽然生意大不如以前,但是由于老杨手艺好,来打金的顾客还是经常会有,除了老顾客外,不少年轻顾客也会慕名找来。家住卖鱼桥社区的凌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她是老杨打金店十几年的老顾客,首饰需要换款式,项链或手链断了需要维修,她都会来找老杨。她说,比起拿旧首饰去珠宝店换新首饰,她更喜欢叫老杨重新加工,在老杨这儿打首饰加工费不贵,而且打出来的首饰款式并不比珠宝店里买的差。

  (三)

  这间不到20平方的店面是杨方君的全部,这里既是杨记金店的柜台,又是杨方君的工作台。每天早上七八点钟,金店就开门,老杨从保险柜里拿出金银首饰,整齐地摆进柜台,然后坐等顾客上门。

  在这爬满岁月痕迹的操作台上,杨方君敲打出无数精美饰品,仿佛默默记录着杨记打金店曾经的辉煌。做一件金器需要经过熔化、敲打、定型、抛光等二十几道工序,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极考验一个人的耐性。三十几年的打金生涯,早已磨平了老杨的性格,在老店里守候早已成了老杨生命的一部分。“我现在还兼带卖点成品首饰、玉器之类的,也推出了旧首饰换新首饰、选款定制等业务,不然单靠传统打金,维持不下去啊。”老杨说。

  今年,牛轭街区块被列入太平街道2023年度“城村两改”征迁区块,杨记打金店也在征迁范围内。“前段时间工作组已经来评估了,月底就要签约。”老杨说。虽然老房子征迁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一想到守了几十年的老店就要拆除,老杨说他真的有点放不下这份守了三十多年的手艺。当问到打金店是否会重新再开时,老杨说他正在寻找合适的店面,他还是希望把这份老手艺守下去。


标签: 首饰;金店;生意;眼镜;手艺;太平街道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