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那大家知道粮食是如何储备的吗?现在的粮仓又是什么样子?
跟着小编一起去椒江粮食储备中心瞧瞧。
请输入图片描述
守粮,简单也难
进入椒江粮食储备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幢幢高大的平房粮仓,侧面是长长的边梯。目前,该中心有14幢平房仓(32个厫间),主要存储稻谷、米、油等。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朱勇,今年46岁,椒江区粮油储备管理有限公司书记、总经理,他也是老一代的“守粮人”。所以,守粮难吗?他的答案是,简单也难。
朱勇
每年的春耕时节,粮油储备中心就跟种粮大户签订订单,到了收粮季,早上6点半左右开门,门口已经停着送粮的车辆了。查验粮食水分、杂质等,称重、入库等,大家一直忙到晚上10点许。
收购只是第一步,保存是关键。在很多人印象里,存储粮食是一件简单的事,可实际并非如此。“粮食是有生命的。”朱勇说,它会呼吸,怕水、怕高温等,温度太高了,就说明粮食有问题了。
以前,仓库存放粮食后,保管员都会提前看天气预报,如果晴天,就打开窗户通风,给粮食降温。有时突然下雨,大家就匆忙跑着去关门,因为一旦淋湿了,粮食就容易坏。
夏天,温度太高粮食容易出虫,而灭虫是一件麻烦事。熏蒸法,就是过去常用的杀虫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磷化铝吸水后,会产生磷化氢气体,从而起到杀虫的作用。
“一次灭虫就要2个月时间,还很难确保底层的虫子会被消灭。”朱勇说。
粮仓内部的稻谷
黑科技,让粮食储藏变得简单了
而今,有了科技的助力,粮仓的“体检”“看病”都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打开仓库大门,让人惊讶的是,墙壁的厚度足足有一米。进入到粮仓里面,一股稻香迎面而来,仓内清爽干燥。从顶部看,稻谷只有薄薄一层,而实际上,稻谷储藏深度达6.85米,仅一个仓库,储粮就达到了2300多吨。
一米厚的墙壁
看似普通的粮仓,却藏着不少秘密。空调、通风系统、温度传感器、高清摄像头……这些都让工作人员在后台,就能实时在线监测数据。
打开电脑,登录智能仓储后台,工作人员就能随时查看仓库的情形。比如说,查看1号仓库:现存2020年早籼稻米1975吨,等级二级。目前,全仓平均温度为13.7℃,最高粮温19.9℃,最低为7.8℃。
请输入图片描述
“实时监测粮食情况,确保了粮食看得见、管得住、守得好。”朱勇说,如果空气湿度大于65%,还能通过电脑设置,关闭通风口。
虽然电脑可以实时监控,但是日常粮仓巡查工作并不可少。检查温度、湿度,是否有虫害等,他们也早已习惯了这份枯燥的工作。
相比以前,杀虫也方便了很多,现在采用的是氮气气调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设备让粮仓里面的氮气浓度达到98%以上,那样虫害、霉菌等有害物质就无法生存了。而这并非一件简单事,意味着仓库的密闭性也要达到98%以上。
朱勇说,有了科技助力,现在中心人均管理8000吨粮,相当于过去一个粮管所的量。
可以保证椒江区人口半年的口粮
“其实粮食存储原理,跟我们平时生活储藏食物都是相通的。”朱勇说,比如说,冰箱保存食物,就是低温;真空包装,就是抑制粮食呼吸。
那粮食储存年限是多少呢?现在,椒江粮油中心已经不收小麦、油菜籽,主要收购早籼稻米、晚籼稻米,储存年限分别为3年、2年。
仓库内部
在朱勇心里,粮仓如果出现坏粮,就是守粮人工作最大的失败。他记得,老一辈人说过,以前存粮时因为温度高,表层粮食看着正常,第二层却有不少粮食发芽了。所以,工作中容不得一丝马虎,因为这关乎着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安全底线。
虽然粮仓管理逐渐智能化,但是“守粮人”的精神还在延续。朱勇说,目前椒江粮油中心基本都是老员工,他希望有新的“血液”进来,因为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需要年轻人的参与。
粮食供应平时看不出来,但一旦有极端或特殊的紧急事件出现,储备作用就非常关键。
请输入图片描述
新冠疫情初期,就有不少朋友来问朱勇,要不要囤点大米。“我就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去抢粮,就别说是我的朋友。”朱勇说,仓库里有几千吨成品粮,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他们就会启动应急预案,粮食可以直接投放到市场,保证椒江全区的粮食应急供应。
粮满仓才能天下安。据介绍,椒江粮油中心稻谷仓容是6.5万吨,目前,该中心的粮食存量是4万多吨,可以保证椒江区人口半年的口粮。“民间储备加上地方储备、中央储备,中国是全球粮食储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朱勇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