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坞根农场内稻浪翻滚,微风拂过,满是稻谷的清香。近日,温岭坞根镇中学、红军小学、坞根镇幼儿园的学生代表们带着期待的笑容齐聚于此,一场别开生面的《水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正式开启。此次活动不仅是 “勇毅教育” 课程体系下《稻作文化的印记》项目的生动落地,更以实践为桥,将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跨学科学习紧密融合,让学生在田间收获成长。
活动中,同学们在农技员现场指导下迅速进入状态,分工协作间,将水稻从收割到晾晒的全过程变成了一堂鲜活的 “户外课”:有的弯腰弓背,一手扶稻秆、一手持镰刀,认真收割;有的两两配合,合力将成捆的稻穗搬向打谷区;有的脚踩传统打稻机,随着踏板的节奏,看着稻谷簌簌落下;还有的细心将脱粒后的稻谷摊开晾晒,确保颗粒干燥。田间地头,镰刀的轻响、打稻机的转动声与同学们的笑声交织,满是劳动的活力。更富创意的是,大家还将打谷后剩下的稻秆充分利用,发挥想象,共同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稻草人 —— 有的戴着小草帽,有的系着彩绳,为秋日的田野增添了一道道充满童趣的独特风景。




《稻作文化的印记》是坞根镇 “勇毅教育” 课程研发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围绕 “一粒米,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文化与未来?” 这一核心问题,精心设计了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的三段式课程模块,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本次农场实践,正是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田间,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亲手触摸稻穗、体验劳作,直观感受稻作文化的深厚底蕴,真正体会 “一粒米” 从田间到餐桌的来之不易。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只是让孩子们体验劳动,更要让他们真正理解劳动的价值,在与乡土的接触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分工协作中学会坚持、培养勇毅精神。” 项目负责人这样说道,眼中满是对学生成长的期待。
作为 “勇毅教育” 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稻作文化的印记》从未局限于知识的传递—— 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联结起学生与乡土的情感;是一次历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未来,坞根镇还将继续深化 “五育融合” 理念,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推动更多像这样 “有温度、有深度、有泥土气息” 的特色课程落地,为培养有担当、有品格、有能力的新时代 “勇毅少年” 不断努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