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字次龙,两晋时期章安人。平生不染流俗,立操清修,隐逸讲习,著书立说,“十诏不赴”,在晋代上流社会中名声很大。

任旭的父亲叫任访,曾担任过南海郡太守,但在任旭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虽然任旭孤苦无依,家境并不是很好,但他从小勤奋好学,长大后,学识渊博、见解非凡、清高脱俗,乡邻们都十分推崇他、敬重他。
临海郡太守蒋秀仰慕任旭名望,邀请他担任功曹。但这蒋秀是一个枉法之徒,常有贪污行径,任旭苦口婆心劝谏,发现其毫无悔改迹象,便辞职归里。过了一段时间,蒋秀的劣迹败露,被上峰捉拿问罪。听到这一消息后,任旭急急忙忙赶去送行,这使蒋秀感愧不已,说:“任功曹果然是个品行端正、光明磊落、真诚可靠的人,我后悔当初没听你的劝说,以至于落得今天的下场!”不久,任旭被州郡举荐为孝廉,被授予郞中职务,又被推荐担任郡中正职务,但都被他坚决拒绝。

之后,因为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八王之乱”,西晋经历了长达16年的动乱。任旭乱中求静,在家隐逸修身。
西晋永康元年(300),晋惠帝司马衷广征有品德、有才华的读书人,临海郡太守仇馥举荐任旭,说他为人清白正直,出淤泥而不染,而且学贯古今。惠帝下诏,让临海郡以礼相待,把名声卓著的的任旭送到京城任职,任旭认为朝中有太多变故,自己崇尚隐逸,就以生病为借口不出任。

司马睿在在镇守江东时,听从王导广择贤能、扩大力量、以图大事的建议,笼络各地文人高士。他听说任旭的名声后,想邀请他担任参军,亲笔写信给任旭,要他务必到任,但任旭以生病为借口予以推辞。永嘉元年(307),司马睿晋升安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后,又来邀请他,仍被任旭拒绝。永嘉七年,司马睿在担任左丞相、大都督时,又征召任旭担任祭酒,任旭也没有接受。建兴五年(317),司马睿被封为晋王,次年正式即位建立东晋王朝,再一次征召任旭担任参军、祭酒职务,还派遣特使拿着他的亲笔信来接,但正好碰上任旭为母亲服丧,便没去赴任。

王导非常重视人才,看到当时战争不断,各地学校被废弃而未能兴建,十分痛惜。东晋永昌元年(322)担任丞相后,王导对司马睿说,要通过建学校来教化礼仪道德,巩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并以此招揽贤才,改变浮躁的风气,最终达成“中兴”之业。他建议择取朝中子弟入学,选拔博通礼学之士为师,成教化、定风俗、兴伟业。司马睿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让王导赶紧实施,任旭与会稽的虞喜都因为精通学问而被邀请任教。任旭对教书育人很有兴趣,不巧的是,还没等他出发,就碰上了王导的堂哥、大将军王敦以反对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替王导诉冤为借口举兵,史称“王敦之乱”。永昌二年正月,晋元帝司马睿驾崩,办学校的事也就搁浅了。

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迅速平定了“王敦之乱”,又重用王导。太宁二年(324),晋明帝又征召任旭,授予他给事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多以名儒国戚充任)一职,任旭声称病重,多年不到任。太宁三年,晋明帝又下诏,并备好礼物征召任旭进宫,但诏令刚刚下达,年仅27岁的皇帝就驾崩了。
咸和三年(328),任旭在章安去世,临海郡太守冯怀上奏晋成帝司马衍,说应该追赠任旭九卿的职位。正好碰上大司农苏峻作乱,这件事最终也就没办成。

任旭忠正耿直,屡举不受,甘当隐士,在两晋名士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位列《晋书-隐逸传》,是第一位见于正史的台州人。清代台州著名学者王棻把任旭列为台州“气节之学”之首:“考其生平,十被召命,始终高蹈,皭然不缁。蒋秀叹为真人,仇馥荐为贞洁,冯怀请赠九列,明帝诏书称其至操博学足以励俗明道,则其高风亮节已可概见。”
注:照片来源于“椒江发布”、“魅力章安”、“临海市博物馆”;节选自《浙江文史记忆·椒江卷》,楼祖民著。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