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车间电线私拉乱接,消防通道常被货物堵住,每天提心吊胆;现在线路规整有序,安全标识一目了然,大家干活都踏实多了。”10月15日,站在改造后的生产车间里,台州一食品公司负责人难掩欣喜。这家曾被列为“黄色风险”的企业实现安全蝶变,正是台州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成效的生动写照。
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台州市安全生产治理交出亮眼答卷:去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0%和15.9%;今年1—9月,这两项指标再次同比下降11.8%和16.1%。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市应急管理部门以“面筑体系、线破难题、点创特色”的立体化治理思路,推动安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面上覆盖:织密全域安全网络,压实责任不留死角
安全生产管理常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境,我市以系统思维破局。
行动伊始,台州市构建起“1+8+19”整治体系——1个市级总方案明确方向,8个重点领域子方案细化要求,19项系统子方案确保长效。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将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督查“半月报”,969项攻坚任务分解到27个市级部门、9个县(市、区)及台州湾新区,形成完整的责任闭环。
基层是安全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台州市推动130个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独立运行,3060名工作人员全员持证上岗,成为守护安全的前沿哨兵。
如今,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装备齐全,统筹协调多部门开展巡查和隐患整改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巡查97.4万余次,发现隐患76.6万余项。
为避免治理工作流于形式,台州市创新推出“四统一”专家帮扶机制,统一组建5个领域专家组,统一排查标准避免“同隐患不同判”,统一聚焦重大隐患,统一建立“一企一档”,实现闭环管理。截至目前,专家组已为2438家重点企业开展“上门问诊”,排查出12777项隐患并全部整改到位。
线上贯通:全链条管控,统筹安全与民生
工业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安全治理的“主战场”。
针对违章搭建、“生命通道”堵塞等突出问题,我市锁定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用电保护“四必须”、动火作业“六必须”等十条硬措施,对3.4万余家工业企业实施“红橙黄蓝”四色分级管控。今年,2.78万家企业签订安全承诺书,工业企业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0.1%。
危化品监管方面,我市针对企业自动化系统管理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纳入“七张问题清单”。同时,全市严厉打击非法“小化工”,于今年4月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风险区域严格执行“四个一律”执法要求。
城镇燃气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我市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用户分摊”的模式,大力推进“胶改金”和智能燃气表安装,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作为沿海城市,台州市推广“浙渔安”应用平台,贯通“船港通”智治平台,完成精密智控设备船安装2814艘;大中型卫星电话配备率100%;17个渔港管理站实体化运行,实行县领导值班制度,构建起“人、船、港”全链条监管体系,切实守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点上创新:“微创新”暖民心,精准守护安全防线
在全链条攻坚的同时,台州市通过“微创新”打造治理亮点。
椒江区“五化一体”数字平台犹如安全监管的“智慧大脑”,接入50余家重点企业180余个监测点位,实时监控危化品仓库温湿度、涉爆粉尘车间等关键区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推送警报,并生成企业“安全画像”。
此前,台州市一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管道气体泄漏,平台5秒内派单,企业1分钟内完成初步处置,30分钟内制定出维护方案。平台运行以来,已消除隐患400余项,大幅提升了监管效能。
从工业车间的安全改造,到居民厨房的燃气防护;从危化品企业的智能监控,到渔港渔船的精准管理,我市通过“点线面”立体化治理,让安全发展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