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敬老院里又有一名老人去世了,我竟然现在才知道。”10月13日,在温岭市箬横镇新屋村,“中国好人”林凤英回述曾经工作过的箬横镇敬老院所发生的事后,心中满是“愧疚”。余间,她拿起深藏在桌柜里的“送终本子”,反复细看上面记录的名字,轻轻呢喃“这些长辈都是我的‘亲宝’,他们就这么一个个地走了”。

林凤英,曾任箬横镇敬老院院长23载。在职期间,她任劳任怨,除当院长外,还兼职护理员、炊事员、代购员,更为170余位孤寡老人完成临终遗愿,是大众眼中公认的“送终天使”。退休卸任后,她仍发挥余热,先后返聘至原单位和隔壁乡镇的石桥头镇敬老院担任护理员,继续以孝行照养老人们,被大家亲切地收为“亲囡”。
林凤英,1953年3月生。丈夫英年早逝,时仅30来岁的她就成了家中唯一“顶梁柱”,不仅要拉扯3个子女长大,还要孝敬公婆,含辛茹苦、德行皆颂。
2000年,林凤英成为箬横镇敬老院第二任院长。“一开始接到这工作,我挺难的,这边是自己的家里情况摆在那,那边我这年纪轻轻的就一天到晚面对一群大多为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们。”她坦言,好在自己是个要强性格的人,既然接了这活,她就会全力干到底。

在近8400个日日夜夜里,林凤英干脆就住在了敬老院,甚至是除夕夜也没回家过几次。她坦言,自己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所照料的老人们大多是孤寡老人,且极少有自理能力。
“有时候他们思想一根筋、性格孤僻,耍闹起来像个调皮的小孩。为了哄他们安心吃饭、上厕所、睡觉,我的喉咙都会喊哑。”林凤英回忆到这一幕,不禁笑了起来。

箬横镇敬老院最开始是有很多护理人员的,到她接手没几年后,就剩下她1个人在那。“人难招,事又多,吃不了苦、铁不了心的人还真待不住。”林凤英说,面对这样的窘境,她却感到挺有“意思”,“这不就是一个大家庭嘛,吵吵嚷嚷的,但作为晚辈,我不把自己当工作人员,而是当作与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只有这样,那什么事都可以耐心下来,慢慢地融入他们,让他们天天都能开怀、快乐。”

印象中,孤寡老人王三头就是其中一例。享年80岁的他在敬老院住了10多年了。他在入住之初,那个脾气怪得谁也靠近不了。但林凤英经过一次生病陪护,彻底感动了他。他曾说:“台风夜她还冒着大雨,扛着感冒的身子到医院来照料我,这份心哪怕我有亲儿亲囡也是做不到的。”
历经这次后,王三头不仅乖得出奇,还成了林凤英的“左右手”,帮忙照顾身边的其他老人们。
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林凤英一点点捡起了不属于她本职的活,如给老人们烧饭、洗衣、擦身子、包尿不湿,陪护看病,甚至临终关怀。

这其中,临终关怀最值得关注。林凤英告诉,住在敬老院的人,一年到头走个几十个那都属于正常现象。“大多的孤寡老人都有宗亲或旁属‘送终’,个别的连拿骨灰盒的人都没有。”她说。
在发现这一情况后,林凤英干脆肩负起“送终”的职责。翻开那本“送终本子”,上面每一页密密麻麻的文字里,都透露着过世老人的信息,有名字,有死亡日期,有所属村居名等。

以江奶奶为例,她2009年去世后,连入殓的钱都没有。林凤英掏出自己的工资,不仅给老人选了公墓,还给老人请了一班鼓号队,也算是风光地给老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人生句号。
2023年,箬横镇敬老院改制,林凤英从岗位上退了下来。“本可以在家过着儿孙抱膝生活的她,又耐不住这份清闲劲,那还不如随她的意继续待在敬老院。”林凤英的儿子说。
在家人们的支持下,林凤英返聘回箬横镇敬老院,继续做着护理老人们的活。尔后,她又来到石桥头镇敬老院,持续当着大家的“亲囡”。

“凤英呐!把我的饭拿过来!”“凤英呐!这件事明明是我对的,你说是不是!”……如今,走在石桥头镇敬老院那三层的排屋式住宅区,走廊里、庭院里时常传着这个老人或那个老人的吆喝声,而一串“咯咯咯”的热情声总会穿在其中。这就说明林凤英来了。
“这就是一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宝’,而我则是大家的‘亲囡’。”林凤英说,只要自己还有力气,就会继续坚守岗位,用实际的孝行守护身边的他或她,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