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柿还有没有?现在什么价格?”“我也想种,这个太秋甜柿好种不?”国庆节期至今,黄海剑的电话总在占线,一边是火热的订单,一边是农户的急切咨询。10月11日,在临海市桃渚镇芙蓉村,连片的太秋甜柿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黄海剑穿梭其间,仔细检查果实的成熟度,这位曾经的空调制造能手,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太秋甜柿种植专家”。

从“制造空调”到“种太秋甜柿”:一场农业升级的探索
十多年的空调制造生涯,让黄海剑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也让他对家乡的农业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2020年,他当选芙蓉村村干部后,第一个触动他的,是村里橘园的困境。
“父亲种了几十年橘子,收入微薄,有时连农药和人工等管理成本都收不回来。”黄海剑回忆,自家种的橘子品质一般,连过节送人都得专门去外面买好果子。这种反差让他意识到,传统农业若不升级,只会被市场淘汰。
转机出现在202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到朋友的在衢州的太秋甜柿基地,黄海剑接触到太秋甜柿这一新品种。这种柿子口感独特,兼具苹果的脆、梨的水分、哈密瓜的香甜,且树龄长达数十年,管理成本较低。对比杨梅、桃子等本地水果,太秋甜柿市场竞争小、附加值高,且适合本地土壤气候。

尽管父亲一度反对,黄海剑给他算了一笔账,每年给橘树打药,30斤水的农药配比成本20多元,太秋甜柿的农药只需四五元,而且柿子成熟结果在枝头不易腐烂,可以储存很久,需要卖多少就摘多少。
2022年底,黄海剑承包70亩土地试种,成为本地第一个种植太秋甜柿的人。“新型农业就需要敢闯敢试的新思维!”他说。
技术攻坚与共富实践:让“太秋甜柿”成为“致富果”
太秋甜柿种植并非易事,其砧木选择和培育是一大难点。黄海剑发现,需要专门的野生品种作为专用砧木才行。他多次试验,终于攻克嫁接难关,并摸索出一套标准化种植技术。
今年9月,首批太秋甜柿成熟上市,立刻引爆市场。“30元一斤,礼盒装8个卖到168元,仍供不应求!”黄海剑笑着说,一位安徽客户一次性订购了300多箱。

火爆的销售场景,彻底打消了村民的疑虑。曾经质疑“柿子卖这么贵谁要”的乡亲,如今转化思想主动上门学技术。目前,周边农户已联合种植300余亩,黄海剑还以每株35至40元不等年份的低价向农户提供苗木(市场价每株50至60元),并免费指导种植。
“新农人也要有企业家的责任感。”黄海剑说,他的目标不仅是自己种好,更要带动整片区域发展。如今,他正推动打造“芙蓉花开”区域公共品牌,对符合标准的太秋甜柿统一包装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
图为黄海剑在种植基地。 (受访者提供)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黄海剑计划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进一步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同时,他希望通过太秋甜柿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农业需要品牌化、标准化,才能走得更远。”黄海剑说,下一步将联合农户打造品牌,统一技术、标准和销售,把桃渚镇打造成太秋甜柿产业基地,让“甜蜜事业”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