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钢板在机械臂精准操控下,严丝合缝地融为一体;光洁的不锈钢板材经过自动化流程,变身为造型优美的锅具。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场景,却在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找到了交汇点。
作为浙江省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头雁,钱江机器人正以其深厚的自主研发实力,打破应用领域壁垒,让看似“高大上”的工业机器人灵活地服务于从重工到民用的广阔天地。
千锤百炼
“领跑”绝非偶然
一进入车间,就能看到喷了鲜艳橙色外漆的机器人挥舞着摇臂,对钢构进行扫描。“这是智能焊接系统QJR6-2000H,这套系统我们去年卖了几千台,在国内智能焊接行业里名列前茅。”公司副总经理刘志杰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公司的明星产品。

企业的明星产品。
9月底,他们带着公司的十几款不同平台系列机器人去上海参加工博会,寻找潜在客户。
系统操作非常便捷,通过系统上的3D相机进行扫描自动建模,自动解析焊缝和规划焊接位置,再从焊接工艺库中调取焊接工艺,实现智能焊接。“有了这套系统,焊接人工试教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刘志杰说,QJR6-2000H在船舶、钢构、工程机械领域都有大量需求,特别是船舶建造业。“今年预订单特别多,大部分集中在国内,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很多技术的爆发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有的,是各个创新点逐渐突破后,再进行技术整合,最终形成核心产品。”刘志杰道出企业创新的秘诀:所谓“超越”,并非轻易获得,而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夜以继日的攻关一点点积累的。
钱江“智”造
打出组合绝招
新能源行业日益蓬勃,对钱江机器人来说,这也是他们未来要考虑的发展方向之一。传统行业在升级改造,新兴行业也迫切需要往智能、自动化方向改进,让设备变得更容易上手、产品品质更稳定。企业300多名员工里,超过三分之一都是研发人员。

技术人员在调试机器人。
除了船舶和交通等大型产业外,企业在不少生产日常用品的行业也有大量应用。车间旁边就是爱仕达炊具的国家级智能示范工厂,也是省级未来工厂,里面集成应用了超过500台钱江机器人,在保温杯、水壶、家电等行业内有大量的应用。
“我们有句口号,叫作‘让智造更简单’,就是为了帮其他企业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刘志杰说,制造行业虽然有很多高技能工人,但依然存在用人困难现象,比如设备使用非常复杂、产品要求极高、技工能力有参差等,进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需求。“‘智造’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像智能焊接、智能喷涂、智能切割等,这些都是随着AI发展应运而生的‘组合拳’,能让我们的客户在有限成本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打铁自身硬
方能不被淘汰
眼下,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交汇点。
在所有企业都往这一新兴行业“卷”时,钱江机器人背靠母公司爱仕达,一方面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各行各业深度渗透,另一方面助力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突破技术壁垒,提升全球竞争力,实现智造出海与内需并行。“接下来,我们会逐步扩展海外市场,比如东南亚那边有大量的钢架厂房建设项目,已经跟我们有合作了。”刘志杰说。

企业外景。
当谈到是否担心会被替代时,刘志杰非常有信心:“智造行业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的,只要自身技术够强,再坚持创新,就能永远走在行业前列。”
“前几年,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企业家们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刘志杰希望,通过深度交流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实现互惠共赢。“通过这样的互相学习,我们可能会和大家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可以向他们提供完整的生产解决方案,提升产能和效益,让每一次交流都变得更有‘含金量’。”
出征的底气,在于创新
钱江机器人的故事,是一部“钢与火”淬炼出的创新启示录。供不应求的明星产品背后,是成千上万次试验的积累,是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的攻坚。将复杂的工艺封装成易于操作的智能系统,这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让他们在激烈的“内卷”中,拥有了“打铁自身硬”的底气与从容。

机器人排列整齐。
企业不仅卖产品,更提供完整的生产解决方案。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他们正从一家设备制造商转型为赋能整个产业链的“智造伙伴”。开放协作的姿态,让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蕴含着更大的产业含金量。
钱江机器人的实践告诉我们,智能制造的未来,并非被冰冷的机器所替代,而是由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后,迸发出的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的生产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创新的火花必将点亮更广阔的天地。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