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州大厦里,相声演员一句“您猜怎么着”刚落地,观众席上便发出了阵阵会意的笑声;儿童剧舞台上,卡通装扮的演员带着孩子们进入奇幻的童话世界;隔壁的台州非遗馆,不时飘来台州乱弹的唱腔,老生浑厚的曲调砸在台板上弹出了回音,花旦的唱腔轻轻巧巧又余音绕梁;卖芝桥的一家金融机构内,有人捧书静读,有人下围棋、练书法,一旁的讲厅里刚结束了一场讲座……
近年来,台州市通过“文化空间+多元主体”模式,求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多元方程。一场场演出、话剧、讲座、手工活动被嵌入商圈、社区、景区。文化从书本里、博物馆中走出,融入街巷,成为市民可阅读、可体验、可沉浸的生活方式。
“非遗+”让空间更有文化味
一处文化空间,滋养一方人的生活状态。椒江葭沚老街上,有一座三进四合院建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完整保留了江南古建筑风貌。推门而入,代表性非遗插花展厅、互动体验区、茶文化展示区依次呈现。
作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主理人苏群,一直致力于台州插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她将插花与茶艺相结合,打造全新的非遗茶空间。在这里,市民、游客可以体验点茶、插花、制香、漆扇等手艺,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预计10月起,“非遗茶空间”将推出常态化的公益性主题活动,并开启常态化演出,包括古筝、古琴弹奏、茶道表演等。
以代表性非遗为依托的新型文化空间,正在台州各地兴起。温岭石塘隆·十二境民宿内,拥有代表性“非遗小课堂”和“非遗沙龙”两大品牌活动。民宿依托台州市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石屋修缮而成,在此入驻的艺术家包括国家二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余娜,大奏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德福、海洋剪纸台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荣新、石塘箬山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台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仁福等。由此,民宿从住宿空间升级为“非遗文化空间”,传承人以“导师面对面”的方式,为游客传授技艺,实现“住一晚民宿,学一门手艺”的深度互动。
同样在探索代表性非遗传承路径的,还有玉环市楚门镇的全策“在地文化”非遗美学生活馆,其凭借创新设计,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文创产品。生活馆推出的玉海宴“非遗餐盘”系列、“见龙有喜”系列等产品,便将玉环渔民画、鱼灯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用品设计中。
路桥无问东西民宿,设有灰雕非遗艺术展区,定期举办雅集、茶会、非遗体验、读书会、研学等活动;赭溪老街上的得月楼设有代表性非遗展示区、文创展示销售区、研学体验区等,其中代表性非遗展示区汇聚了天台县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处体验代表性非遗文创与传统手工制品的沉浸式空间;仙居“仙染花语”茶空间融入“仙居花灯”“仙居蓝花布印染技艺”资源,设置“花灯网红拍照”体验区等,同时还是仙居技师学院校外实践及研学基地……
事实上,台州许多空间通过代表性“非遗+”的方式赋予了场景更多元的文化含义,不仅更促进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使得文化空间有了持久而坚韧的生命力。
阅读空间嵌入生活“转角”
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与阅读氛围息息相关。从2025年到2027年,台州将用三年时间打造100个以上新型阅读空间,最终构建起具有公益性、独特人文精神、美学特色的新型阅读阵地,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深入。
越来越多的新型阅读空间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中。这些阅读空间通过“嵌入式”设计,将阅读与咖啡、面包、景点、金融等场景融合,成为日常生活方式的延伸,吸引更多人主动走进书籍。
扶雅书院的故事,始于一家朴素的乡村书店。十年前,它是一家致力于影响村民生活方式的书店,如今,已经蜕变成了集书店、图书馆、咖啡馆与非遗手作馆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空间。
院内的童心绘本馆作为路桥首个以服务儿童为主的特色绘本馆,为孩子们提供“听书阅读”,或是毛线编织、路桥蓝布印染等手工课程。今年1月底,书店迎来了来自苏丹、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外籍留学生,与本地大学生一同写春联、送“福”字,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暑假期间,扶雅书院联合台州市科协、路桥区科协,举办爱心托班,魔术表演、飞机模型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朋友带来了充满趣味与知识的奇妙之旅。
新型阅读空间的触角也延伸到了海岛景区。在大陈岛的甲午岩景区,观澜台海景书吧由休息驿站改造而来,目前是一处集观景、阅读、休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不定期举办具有海岛特色的贝壳花画相框、贝壳罩灯等手工活动。
悬崖书吧坐落在干江镇上栈头景区内,保留了原始的岩壁风貌,在这里凭窗远眺,海面铺向天际,远处渔船点点,开阔的视野让人心情格外舒展。1200多册图书涵盖儿童绘本、文学、科普等类别,同时还加入了咖啡茶饮、文创消费等业态。书吧定期举办作家签售会、朗读会、电影沙龙等活动,“艺起来海岛・一期一会”“阅享海屿岛・共读计划”都广受好评,形成了集阅读、休闲、文旅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该书吧入选2025年浙江省乡村阅读典型案例。
此外,临海江南溪望谷的溪畔阅咖、仙居的叶子书屋、三门的忘了书屋等一大批新型阅读空间也正通过“阅读+”的方式,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常态化举办阅读分享、研学课程、手作体验等活动,打造多维阅读环境,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激活城乡文化氛围。
好戏无处不在
7月15日,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台州站正式启幕。当水袖卷起塞外风沙,观众仿佛“身在戏中”,沉浸式感受了一场武侠世界的恩怨情仇。新龙门客栈剧场采用塞外沙漠风格造景,半开放式的柜台、柜台上堆着的酒坛以及桌面裂着缝的八仙桌,渲染着剧情中风暴来临前的寂静场面。
这里不仅为百万台州越剧爱好者带来了“越剧+空间环境”的全新体验,更重新定义了人与艺术空间的距离。今年9月,新龙门客栈剧场开启驻场演出,不同的卡司将为戏迷们呈现不同风格的武侠故事。
台州的好戏,不囿于剧场里。街头、湖面上,都是演艺新空间。在临海紫阳街上,沉浸式舞蹈剧《好事来临》已经演了900多场。舞蹈剧以临海的历史文化和状元文化为背景,通过描绘临海西门街状元楼的一系列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始丰湖上,“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在夜色中吟唱,游客坐上游船,顺流而下,欣赏这场以水为舞台、山为背景、灯光作笔墨的演出。《心归天台·始丰湖夜游》聚焦“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文化主题,《天台之名天上来》《心声·和鸣》《心归·和合》等8个篇章在波光里展开,天台的诗画意境跃然湖面。
新型文化空间崛起的背后,是台州对文化传播的深刻理解。不论是代表性非遗空间的“生活化”浸润,还是阅读空间的“嵌入式”生长,抑或演艺空间的“无边界”探索,台州的新型文化空间正以无比包容的姿态,让文化实践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台州文化创新成果也因此有根、有魂、有生命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