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奔赴天台,除了打卡“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景,更要钻进街头巷尾,尝尝那些藏着千年烟火气的地道美食。这份本地人私藏的美食清单,带你一口解锁天台的舌尖密码!
饺饼筒:济公传下的“和合味”
作为天台美食的“顶流”,这道省级非遗美食可是上过央视硬菜。薄如蝉翼的面皮里,按照“五虎擒羊”的古法顺序,裹进肉片、猪肝、蛋皮等十余种馅料,煎烤后外皮酥得掉渣,内里馅料丰富到咬一口就流油。
相传是济公在国清寺为不浪费斋菜所创,如今每逢佳节,天台人必用它祭祖待客,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份惜福的传承。
糊拉汰:30秒考验手艺的薄饼魔法
“妈,你的糊拉汰真香!”《麦香》里的台词道尽了天台人的乡愁。新媳妇进门常以这道小吃证明贤惠——麦粉糊在热锅上轻轻一拖,30秒就成薄如蝉翼的饼皮,撒上土豆丝或南瓜丝,脆香扑鼻。粉浆稠薄、火候强弱都得拿捏精准,稍有差池就会“一塌糊涂”,这藏在烟火里的手艺,早已成了非遗传承的活密码。
扁食:不是饺子的“元宝美味”
别把扁食当成北方饺子!它的皮更薄、馅更足,形似弯弯的月牙,煮熟后汤鲜味美,咬开时馅料的汁水会在舌尖爆开。天台民间流传着它的故事,早年卞姓人家以面皮包成耳朵状取名“卞食”,谐音成“扁食”,寓意立耳听训,如今除夕包扁食、正月十八吃落灯扁食,早已成了代代相传的习俗。
街头巷尾宝藏:本地人私藏的烟火气
菜干饼:炉壁上的酥脆乡愁
土陶老炉烧得通红,300℃高温下,裹着细葱肥肉馅的面团贴在炉壁上渐渐鼓起,出炉后形似蟹壳,咬下去酥脆掉渣。早年天台小巷里,“火钳嚓嚓”的声响就是寻味的信号,如今这道上过《会唱歌的院子》的美味,依旧是本地人解馋的首选。
松花麻糍:木槌捶打的糯香
蒸透的东北长糯米,经木槌反复捶打成油光发亮的团子,裹上养胃的松花粉或增香的板栗粉,卷起来糯而不粘。松花粉的清香混着糯米的醇厚,一口下去全是自然的馈赠,这是天台人刻在童年里的甜蜜记忆。
糕粘:粗粮细作的暖心甜
糯米粉搓成劲道面团,在饭蒸里一层面团一层红糖铺好,顶层撒上芝麻、葡萄干,刚出笼时软糯香甜,妥妥的台州“糯叽叽”代表。甜而不腻的口感,暖心又暖胃,是本地人茶余饭后的绝佳点心。
本地人常去的寻味地
御清斋
老字号店铺,装修古色古香,料足味正,招牌“五虎擒羊”饺饼筒一定要试,虽然价格稍高,但品质绝不辜负期待。
琼台小镇
前身为老店“天台山小吃”,历经20年风雨演变至今的琼台小镇,在口味、制作工艺和服务环境上都有了全新的一面。
土灶头
开了十几年的老店,靠着地道风味圈粉无数,本地人常来这儿打卡家常菜,性价比超高。
想了解更多宝藏美食,请收藏下方美食地图,一起用脚步丈量味美天台!
吃货小贴士:
1. 天台美食多以糯米、面粉为主,分量扎实,建议几人分食,能尝更多种类。
2. 街头小摊认准排队人多的,本地人用脚投票的味道准没错。
3. 吃麦饼有讲究,要用三根筷子:左手一筷压饼,右手双筷轻扯,蘸点醋更解腻。这个国庆,
来天台逛山水、访古寺,
再跟着这份清单寻味街头,
让舌尖记住这座城的千年烟火气!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