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路桥小稠村:一座戏台唱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年08月19日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贾梦媛

夏夜傍晚,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的文化礼堂前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摇着蒲扇,三三两两走向戏台。台上,越剧《梁祝》的唱腔婉转悠扬;台下,孩童们追逐嬉戏,笑声清脆。远处飘来的炊烟气息,与夏夜的微风缠绵交织,勾勒出一幅灵动鲜活的乡村夏夜文化画卷。

这座看似寻常的乡村戏台,正是小稠村文化共富的“精神地标”——它承载着匠心的传承,见证着文旅融合的创新,更记录着村民们共同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小稠坐拥800多年枇杷种植文化,但文化资源尚未盘活。如何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2024年,依托文化特派员制度创新,小稠村与市文化特派员章云燕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开启了一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村民爱看戏,但更想自己演;枇杷产业有名气,但缺文化附加值。”于是双方积极开展精品创作、文化演出等对口帮扶,持续推进社会化运行,迭代升级文艺轻骑兵架构,组建了桐屿街道“屿”你“桐”行艺术团,挖掘了赵雪娟、鲍灵君等民间文艺能人,培育了“飞龙湖畔”非洲鼓队、“依澜沁”舞蹈队、“山海雷鸣”大鼓队等特色文艺分队。

戏台变身“文化会客厅”,农闲时排演,节庆时登台,戏台成了村民自己的“秀场”。这种“参与式文化”模式成效显著,让小稠村的文化真正从泥土里生长出来,乡音里的故事有了更鲜活的表达。

2025年,团队立足本土特色,精心创作“枇杷文化”系列作品,为小稠村量身打造了村歌《枇杷黄了》、村舞《枇杷熟了 幸福满了》。村歌展现村落底蕴与振兴愿景;村舞改编自本地枇杷童谣,将“开花展臂”“采果轻摘”等农事动作艺术化,裙摆翻飞间,满是丰收的喜悦。这组带着泥土气的作品,成功入选 2025 年度台州市舞台艺术中青年人才创作激励计划,成了小稠村的“文化名片”。

戏台的大门也始终向外界敞开。“文化共富 山海共享”平湖—路桥文化走亲演出、“浙风十礼”进文化礼堂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让村民们大开眼界。思想传播与乡村振兴实践同样硕果累累:宣讲作品《桃花源记》获评路桥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年说”最佳展示作品;“小稠大技”助农共富项目斩获台州市文明实践项目银奖。这些活动与实践,让文化成为连接城乡、推动共富的纽带。

让乡愁成为致富密码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小稠村用一方戏台演绎出别样精彩。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愁不仅可以安放,更可以成为致富密码——要让文化“活水”长流,就必须打破“橱窗式展示”的窠臼,创造出可参与、可带走、可传播的文化产品。

走进小稠村文创中心,憨态可掬的IP形象“皮皮”随处可见。围绕“皮皮”开发的胸章、帆布袋、T 恤成了游客抢手的伴手礼,其中 “稠记” 枇杷露凭借古法工艺与清新包装,入选浙江省“我们的村礼”,系列文创产品还获评“浙江有礼”省级伴手礼,让“小稠味道”有了文化附加值。

枇杷露变成时尚饮品,枇杷花制成护手霜;以枇杷文化嘉年华为核心,非遗工坊、半山观景平台、星空露营基地等网红地标相继建成,形成“吃住游购娱”全链条体验。今年创新的“南官食令·调来嬉”市集,日均吸引游客超1000人次,年均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嘉年华期间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成为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

如今漫步小稠村,既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诗意,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雅趣。文化已经像枇杷树一样,在这里扎了根。

标签: 枇杷文化;小稠村;乡村振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