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火舞台州湾
2025年07月09日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陈连清 蔡凌鹏

这说的是葭沚“送大暑”的民俗活动。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暑气,拂过葭沚老街气宇轩昂的文昌阁。飞檐斗拱划破暑空,如同老渔民骨节突出的手指,固执地丈量着天际线。2024年盛夏,我在台州湾畔见证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送大暑船。

大暑,在每年阳历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暑”为炎热之意,“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于是就有了以送暑和消暑为主题的活动。

送大暑船在台州各地有点状分布,而以椒江区葭沚街道最负盛名,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1

椒江口自古便是风涛险恶之地。清同治年间的船工们,或许也曾站在此处,将木帆船驶入混沌未开的迷雾。明嘉靖《祈禳录》:“闽浙送暑船,实以艾虎、雄黄,放于子时潮。”学者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记载:“前大暑数日,大建道场。至大暑日,送至出海。”这些泛黄的记载像渔网上的浮子,标记着人类对抗无常的永恒努力。台州海岸线漫长,渔业发达,海上事故频发,且大暑天热,瘟疫常发,台风、干旱、洪涝等灾害也频繁光顾。为了保证海上平安,驱除疫病,人们在椒江边建造五圣庙,常去庙里祈祷。送大暑船这一群体性的规模宏大的民俗活动也逐渐兴盛起来。

传说中,大暑船上要送走的是“五圣”,即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相传他们含冤死后阴魂不散,常要作怪,皇帝便封他们为“五方行使者”,民间称为“五圣”。民众视“五圣”为凶神,既供奉之,又害怕之,欲将其送走。

在台州湾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年一艘温岭渔船在海上漂泊,粮断且遭遇风急浪高,危在旦夕,椒江葭沚一个名叫五圣的渔民,驾船与其相遇,送以粮食,施救后便离去。被救的温岭渔民十分感激,专程来葭沚谢恩,后来将“五圣”奉为神灵,祭拜供奉,并以此镇压瘴疠,驱赶贫穷。这也印证了为什么椒江和温岭两地沿海送大暑船的习俗最盛。

02

2024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七日,上午10时,我来到葭沚老街,这里早已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五圣庙至文昌阁一带,观者如织,到处人头攒动。阳光将石板路晒得发烫,庙前青烟缭绕,扶疏古树的枝桠正托起层层叠叠的祈愿,像渔民撒向苍穹的网。

我打着伞,在烈日烤晒下满身是汗。旁边的人,有椒江本地民众,还有许多从路桥、温岭以及温州、宁波等地慕名而来的人。一个撑着花伞、打扮摩登的中年女子指着身边一行人告诉我:“我们一家来自武汉,看这个活动是今生第一回。”我看她鬓角汗珠折射出七彩光晕,花伞旋转成微型星云,眼前景致在她瞳孔里重组为台州湾的浪。她的孩子踮脚张望,瞳孔里跳动着大暑船彩绘的斑斓。她眼角的笑纹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的供养人,不同时空的虔诚在此重叠。我和这家人随着人流来到五圣庙,只见人们手持香烛,纷纷跪拜,虔诚地向神灵诉说着内心最真挚的祈愿。

五圣庙前的大路上,一艘精心打造的大暑船静静地停泊着,在人头的空隙处,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下这珍贵的瞬间。它并非真正的捕鱼船只,而是仿早年三桅帆船的模型船,长约10米,宽3米,重约2吨。船内设有神龛、香案等祭祀用品,还有猪、羊、鸡、鱼、粮、酒等食品和水缸、桌凳、被褥等生活用品,甚至配有水手、枪炮手、船长等角色的木偶,就连儿童玩具奥特曼也陈列其中。船杆卧于船上,船身彩绘的浪花纹路里,流淌着《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执念,神龛里的五圣木偶低垂眼帘,它们的衣袂凝固着明清年间的海风,褶皱里藏着渔火明灭的往事。奥特曼昂首挺胸——传统与现代在此握手言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午1时,游行队伍排列完毕,分15个类别,船被放在拖车上缓缓驶出,五圣雕像及本地的两位神灵被请入轿中,威严庄重。书写着各种吉祥语的牌匾、旗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三声鞭炮响撕裂暑气,游行队伍如潮水漫过街巷。身穿白色制服的乐队奏响激昂的乐曲,那欢快的旋律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舞蹈队、民乐队、抬阁、走高跷、闹湖船、花鼓队等依次排列,各自施展着独特的技艺,让人目不暇接。舞龙舞狮的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只见巨龙翻腾,雄狮跳跃,龙头昂首处,铜钹声惊起檐角沉睡的灰鸽,它们掠过彩旗林立的天空,翅膀拍打出《渔光曲》的韵律。舞龙人古铜色的臂膀泛起盐霜,与轿中五圣像的鎏金交相辉映。沿路祈福的民众队伍浩浩荡荡,长达数公里。行进中,船和轿时不时停下来,各种表演竞相展开,那热闹的场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独特魅力。我和“武汉一家人”偶合成临时的旅游团,就像一群小鱼依偎在一群巨鲨旁向前奋力游去。

船到码头后,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开始了。五圣神像被放入祭坛,司仪宣读祭词,现场庄严肃穆。祭拜完毕,神像又被小心翼翼地放入船上的神龛。时辰一到,一艘机帆船“突突”响起,缓缓将大暑船拖起,向着椒江口驶去。

出海口,海面浩渺无垠,波光粼粼。机帆船上的船员将油泼到大暑船的帆上。当火焰在椒江口腾空而起,整个台州湾都屏住了呼吸。燃烧的大暑船化作涅槃的金色凤凰,羽翼掠过之处,浪花绽放成千万朵白莲。远处作业的远洋轮拉响汽笛,那声音像一把钥匙,同时打开了《更路簿》的羊皮卷和电子海图的蓝光屏幕。现代渔汛的电子信号与古老渔歌的旋律,在火光中达成了共振。随着船渐行渐远,人们的目光也紧紧随着这燃烧的大暑船,飘向远方。我站在出海口凝思,所有祭祀仪式都是人类的镜像,在燃烧的祭品里,照见人类自己对抗虚无的倔强身影。

03

送大暑船这一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

建造船只从农历二月就开始筹备,葭沚的一位老船工告诉我,造大暑船要选春雨浸润的竹木,“让竹木记住春雨的脾性,出海时才压得住惊涛”。这时,领头的要和一众人上街采购青竹、木头以及200多个零部件,造船工都是自愿来参加的。经过数月精心打造,才能完成这艘精美绝伦的船只。

小暑节迎圣,小暑当天在指定的庙宇以轿子迎请五圣神偶,沿街游行,参加者众多。请酒环节从小暑到大暑举行,人们踩街相庆,规模可达千人,还会邀请剧团连续演戏,寓意让地方神和五圣和谐相处。

下午5时30分,我站在五圣庙前,眺望椒江口,心中的波澜随海浪一起奔涌——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民俗活动,更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化的完美融合。这场延续数百年的仪式,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写给海洋的十四行诗?民俗从来不是化石,而是流动的盛宴,每个时代都往这口大锅里投入自己的佐料。灰烬沉入海沟深处,人们知道,所有送神仪式都是人类的自我救赎。我们送走的从来不是鬼神,而是对未知的恐惧;点燃的不仅是木船,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火种。

最后一缕青烟消散时,燃烧的船骸里飞出无数萤火虫。海涂上,几个举着塑料奥特曼的孩子,正用童稚的脚印续写着新的航海史诗,他们踩出的脚印,比任何航海图都更接近永恒。


标签: 台州;椒江;民俗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