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2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静)青春是什么?是印着深浅不一圆珠笔痕迹的蓝色校服袖子;是篮球跃上篮筐时刺眼的阳光;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壮志;是毕业以后魂牵梦萦的母校。
前段时间,回了趟温岭中学。
班主任林老师问我对高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道,大概是胖吧,她哭笑不得,“现在到你们的时代了,你们如日中天,我们在走下坡路了。”
光阴纺成银丝,在她黑亮的发上绣了一层又一层,心上像是被蜜蜂一蛰,突然就难过起来。
回忆是这样让人猝不及防
2006年8月,我第一次踏进这里,还记得那天明媚的阳光和雀跃的脚步。
校园很大,对我这种路痴到令人发指的人来说,松园、竹园、梅园的地形错综复杂,分班考的时候差点没找到考场。
世界地图那儿每天都有人上去玩,养得肥硕的红鲤鱼优哉游哉水中游。当年还没有石阶可以让人踩着到世界地图上,有一次跳上去,小短腿差点跳不回来,急得快哭了。
夏天,校门口荷花盛开,会很美;十月的校园,充满着桂花香,校士艺术馆边上的树上会结柿子,高处的柿子是无论如何也弄不下来的;腊月,通往食堂的蜿蜒路径上,白梅、红梅美得让人屏息。
饭卡上妹纸们都贴着萌萌哒的卡贴。
每次饭点,呼啦啦一群人鱼贯入食堂,壮观堪比春运赶火车。最近看到菠萝咕咾肉入选了“温岭舌尖上的校园”,我们当年没有这道菜,那已经是下一代人的回忆了。
小餐厅的八宝饭、鸡腿面都很不错。早餐的鸡蛋麻糍、夹糕是我的最爱,永远吃不腻呵。课间操,大家常去那儿买关东煮、炸鸡柳一类的带回教室吃。这次回学校,发现小餐厅没了,不是没有遗憾的。
高三的时候染上了吃外卖的恶习,点的最多的是东池,鸡腿真的很大,味道老实说一般般。那段时间,饭团刚兴起,大热,我可以连着吃一周的饭团当晚饭不腻。
学校偶尔组织看电影,电影通常都不错,比如《蜘蛛侠》、《X战警》这些豆瓣高分片。
热衷于看言情小说,高三一年狠狠心戒了,晚饭后去新华书店瞎逛的习惯一直保留着,读者、青年文摘这些杂志一期不落地看了下来。
总是在出门时套上校服外套,到教室就脱掉。毕业后,天凉了之后开始想念温中的校服裤子,宽宽大大很好搭配衣服。
高三收了闲心,埋头刷题。每天只知学习不用操心其他的,其实也很好。日子很单纯,安安静静,踏踏实实,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向你的明日天涯靠近。
回忆这种东西,平时都悄悄蛰伏着,你一动念,就像春日的草叶子,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你会发现,一切都还鲜活。我还记得那年元旦CX表演越剧我们几个伴舞也兢兢业业准备了许久,还记得高考前夕兴致勃勃地放飞孔明灯,记得考完最后一场走出校园如释重负的心情,记得谢师宴上的拥抱与不舍……
我们毕业了,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
一直到后来,都会对温中出身的人特别有好感,大概还是母校情怀。
初中成绩不好,中考超常发挥才进了温中。没有温中的求学经历,我不敢想象现在的自己会在哪里。
特别感谢班主任林老师,如果不是她选了我当语文课代表,我可能不会努力学好语文,可能也不会进媒体这个行业。
来到温中,遇见所有人,幸甚至哉。
每个温中学子心中都有一个母校
独一无二
流年很短,一下子就走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温岭中学自1847年宗文书院成立起,至今已走过170年的风雨荣光,办学地点从横峰山前施到城内校士馆、花山、大明因、五龙山风景区,经历了五个校址。
每个温中学子心中都有一个母校,那群人,那间教室,那些年华,是我们毕生珍藏的记忆。
蒋贤才
大明因校舍(1949—1966)
1963年秋,我考入温岭中学。高一时,我们住灯盏坞的常乐古寺里。古寺位于学校后面的山上,每天早晨起床钟一响,我们就赶紧起来,飞快地跑到寺前竹林里的小水潭边打水洗脸,急匆匆地跑步下山来到西校场参加早操,还经常迟到。晚上夜自修结束后才回到山上睡觉。
那年代困难时期已过,但贫困依旧。记得我的菜都是从家里带的“芝麻盐”,即少许猪油+盐+芝麻在锅里炒熟,再装在瓶子里带到学校,这就是我一周的下饭菜。
毕业后,我当了一名教师,学校毗邻温岭中学。
林荣呈
80年代新建教学楼
1989年,我考入温岭中学。那时的校园在虎山公园脚下。
有一年,学校周边治安不太好,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实行男生夜间轮流值班,以寝室为单位,在住宿区巡逻。你拿木棍,我持铁锤,他握手电,同学们蠢蠢欲动,摆出与不法分子做斗争的姿势。记得那一年,校园特别安全。
1992年,我们毕业。结束的是中学生涯,留下的是无限回忆。
张涵影
那是我至今短短二十四年人生中最精彩、最美好的三年。
我很感激在这里遇到了我见到过的最可爱的一群人——
那个即便我们冲进行政楼办公室,为了暑假多放几天假红着脸争吵也不会置怒,而是认真听我们抱怨的陈才锜校长。
那个在我自主招生考差了,准备填其他学校时,及时拦住我,一脸严肃地呵斥“清华裸分有什么考不上”的江敏老师。
……
是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行动,使得我能成为现在的我:乐观,坚强,有责任心,会体谅,无所畏惧,仍心存梦想。
宗文薪火代代相传
“宗文薪火培育出代代仁人,求是文化熏陶出届届志士……”这是陈才锜词、蒋照明曲的温岭中学新校歌《仁志立事》的开头两句,崇文的“家风”,“严谨、求是、勤奋、进取”的校训,深烙在每一个温中人心中。
无数优秀学子从温中出发,走向了更广袤的世界。无论毕业多少年,无论我们功成名就,还是过着平凡的日子,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温中赋予我们的精神,让我们一辈子受用无穷。
后记:
接到命题,要写我的母校,我的温中,我犹豫了很久,提笔的一瞬间,回忆涌上心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12月3日,是温中170周年校庆。身为不知名校友,人又不在温岭,我没能回去。
毕业许多年,工作许多年,温中仍是我心中最美的校园。
我最美好的青春在这里。
我最不后悔来到这里。
我最想回到的是这里。
我爱之敬之,战战兢兢,深怕写得不好,给温中丢脸了。
最后就是这样了,广大校友莫嫌弃。
(图片来源于温岭中学微信号以及网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