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1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群 赵静 徐子渊 陈久忍)秋冬交替蜜橘红,风光不与四时同。今年,黄岩蜜橘大获丰收,柑橘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实地探访了黄岩三个蜜橘种植基地,为您展现现代橘园风貌,挖掘柑橘甜蜜故事,领略新时代的橘农风采。
百年老树风采
传统柑橘园的现代角色
黄岩柑橘种植史已经有1700多年。然而,一棵橘树的寿命不过五六十年,橘子又无法长久保存,要寻觅古代柑橘种植的蛛丝马迹,实在困难。因此,当我们得知,在黄岩南城街道蔡家洋村,还有几棵百年柑橘树时,立即兴奋地赶了过去。
进入蔡家洋村,绕过几栋房屋,一大片橘林就出现在了眼前,这里便是蔡家洋村的精品本地早柑橘种植基地,面积逾千亩。
橘园里,一棵棵橘树长势喜人,树梢上结满了果实,树枝都被压弯了腰。今年年景好,黄岩蜜橘大丰收,有村民估计,这个基地的柑橘产量,至少比去年增加3成。
“我们村一直以来都是村庄里有橘树,橘树里有村庄。那三棵老橘树,在我爷爷小时候就种在那里了。”53岁的蔡家洋合作社负责人林锦荣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一边介绍一边把我们带向橘林深处,去见那三棵百年老树。
只见一片枝繁叶茂中,这三棵百年老橘树姿态挺拔,长满果实,正被其他橘树簇拥着。光从树冠上看,老橘树并不比周边的橘树高多少,但是蹲下身子看他们的枝干,便会发现岁月的沉淀——它们的主干要比其他橘树足足大上两三倍。
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这三棵橘树只管专心地开好花结好果,正如屈原对橘树的赞美:“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我们不由地心生敬畏,没有去摘树上的果子。
看完老橘树,林锦荣又介绍起了村子里的柑橘种植情况:“我们村的本地早柑橘很有名,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客商来采购,柑橘不用出村就能卖完。村里还开了30多家淘宝店,目前约十分之一的蜜橘通过网上销售。”
再过一个多星期,只待立冬一到,村民们就要动手采摘了,一般元旦之前,不管蜜橘是否熟透,都要全部采摘掉存储起来,否则柑橘就会冻坏。
林锦荣摘了几个橘子给我们品尝。虽然橘子还未熟透,但吃起来已经没有酸味,微甜的口感反而显得爽口。“这里种出来的橘子,古代都是作为贡品的。有些橘子别看长得不好看,味道都很好。”
我们发现,橘园里还有一座正在修建的木屋以及一条未完工的水渠。一问才知道,这座木屋是游客接待中心,这条水渠是一条内河,要将村子里的东南中泾河、永丰河贯通。我们身处的这片橘林,今年已经全部收归集体所有了。今年4月,黄岩已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编制规划,在这一带建设“黄岩贡橘园”,设计南城、西城和高桥三个街道。“等你们明年来,这里就大变样了。”林锦荣充满期待地说。
老支书与新农村
偏远小村庄的人气密码
车子还没到村口,一座婀娜蹁跹的橘神青铜像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里就是位于澄江街道凤洋村的中国柑橘博览园所在地。
中国柑橘博览园共有柑橘3000亩,其中1000亩在凤洋村,包括面积500亩的省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近年来,依托这片柑橘林,凤洋村这个远离闹市的偏远小村庄,将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都吸引了过来。
在约定地点,凤洋村党支部书记彭华明骑着小电驴,穿过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子,停在了我们跟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村支书彭华明,是一个地道的老橘农,也是村里的老支书。这个漂亮、整洁的村庄,就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手打造的。
“来来来,吃几个橘子,解解渴。这些都是无公害蜜橘。”在橘子丰收季节,橘乡招待人的当然是橘子。老支书很健谈:“这几年,我们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建设,挖掘了橘文化和彭氏家训等特色文化,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有五六个市、区现场会,都放在我们村子里开。”
彭华明说,今年2月份开始,凤洋村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点。通过将垃圾分成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以及垃圾换积分的方式,收集厨余、瓜果壳等可腐烂的垃圾,经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橘树施肥,有效提高了柑橘品质,大大减少了化肥使用。
“现在我们村里的柑橘,几乎都全部都用有机肥进行施肥。算一算,一年下来一亩地能省500多元的肥料钱。”
“这是本地早,这是温州蜜柑。”彭华明带领我们游览柑橘园,给我们介绍柑橘品种。走在橘林里,彭华明不时偏离小道,走向橘林深处,查看橘子长势,全然不顾鞋子沾满泥土。
看着望不到尽头的橘林,成熟的气息弥漫在园子里,散发着诱人清香。橘花节、采摘游、放橘灯、祭橘神、农家乐、烧烤……围绕着橘子,彭华明和村民们想出了诸多衍生旅游产品,仅去年就吸引了20万游客。
柑橘园隔壁就是澄江街道斥资建设的50亩柑橘品种园,里面收集了乳橘、红美人、朱柑、欧柑等近120个柑橘品种,这里的橘子不卖不吃,专门供人游玩观赏用。
品种园里的橘子品类繁多,各具特色。一棵树上挂满的橘子青色带红,好像脸上的几抹腮红。老支书说,这橘子现在还很青涩,吃起来甜中带酸,完全成熟时,就会变成橘如其名的“满头红”,全身都变成朱红色。还有一棵橘树,树叶寥寥无几,十几颗橘子抱团生长,一堆一堆地长在树枝上,让人称奇,原来这都是长在嫁接枝条上的缘故。
如今,在凤洋村,条条大路都能通往柑橘博览园,彭华明满脸喜悦地说,他们就是要游客一下车就能品尝橘子。除了千亩柑橘园,凤洋村里还有中国柑橘博物馆和黄岩名人馆坐落,能帮助游客全面了解柑橘的历史文化。
数千万的大投资
农业学硕士的产业愿景
在永宁江北岸,与凤洋村一派山水田园风光不同,一江之隔的头陀镇新界村田间地头,正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柑橘种植基地。
一天中午,在尘土飞扬中,我们来到这片400亩的柑橘种植基地。基地里,刚种下1米来高的柑橘幼苗。旁边,是几间工人住宿用的平房,门口堆满了有机肥和农耕器具。
记者一下车就被墙上张贴的柑橘种植栽培管理生产流程吸引。栽植品种、栽植密度、栽植方法,以及每亩施肥几吨,橘树株距、行距,浇水保湿次数等都在上面一一列明。
与传统的柑橘园采用4米乘4米的橘树间隔距离不同,这里的柑橘树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种植。一个种植平台种两行柑橘,株距2.5米。种植平台之间,都有一条2.5米宽的操作道,方便日后的机械化操作。
“我们基地的定位就是农业产业化、规范化,种植高端精品柑橘,今后洒水、喷药都是自动喷淋,温度、湿度、日照等都是电脑监控,还有车能走到每一棵树前,采摘管理都可以开车。”该基地负责人陶开泉表示,目前树苗刚种下半年,要产果销售起码三年,预计投资最少4000万元。目前400亩地还远远不够,他们计划继续扩大规模。
今年以来,随着黄岩一系列扶持柑橘产业的新政出台,一股投资柑橘的热潮悄然兴起。不过,陶开泉敢如此大手笔投入,并不是因为跟风,而是拥有对自己的绝对自信。
52岁的陶开泉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名农业推广学硕士,与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平时经常给农民授课。他说,以前都是纸上谈兵,自己并没有亲自种过柑橘。这次他就想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
为此,陶开泉辞去了大型国企的工作,手底下管理的工作人员,也从70多名大学生变成了10几名橘农。
现在,他每天住在这个简陋的基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植管理嫁接“红美人”的本地早柑橘。“我计划用5到8年的时间,来改善现在土地有机质含量。现在土壤的有机质还不足1%,需要提高到5%,这样橘子的品质绝对是上乘。”陶开泉讲到未来的规划时滔滔不绝,俨然一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柑橘丰收场景就在眼前。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