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食物,从诞生开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美味;任何蔬菜,从种下开始,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绿色。
寒冷的冬天,向来都是“热量至上”的肉食季节,蔬菜的戏份似乎不多了。但是爱菌菇星人未必。对他们而言,各种俏皮可爱的菇类才是冬天的主唱,涮火锅必点,煲养生汤时必放。
吃货们肯定知道,若一不小心买到带有一股迷之水臭味儿的菌菇,那一锅好汤可就废了。但黄岩的澄江人不愁,我们吃的菇,鲜着呢。因为被我们“请”上餐桌的都是“最会呼吸”的菇,都来自于已经有32年菌菇培养经历的种植者——应勇标。
一场盛于寒冷的收获
低温让许多的农作物早早就“退休”了,但是一场精彩的菌菇“大作战”,正在一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棚里酝酿着。
一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位于葛村村的主路旁,乍看只是一处简易的水泥平房,毫无特殊之处,但是走入大门后,那可真是别有洞天。
走进大棚内,在昏黄的暗沉灯光下,一根根菌菇棒整齐地排列着,一簇簇体圆齐正、菌伞肥厚的蘑菇从菌菇棒中冒出,探着“脑袋”似乎在跟你打招呼,像一个个待嫁的闺中姑娘,水灵灵,嫩生生的。
金针菇、香菇、平菇等类型不一,培养方式也有些不同,因此所在的大棚也是区分开的。走进一间满是细细长长的金针菇,转换到另一间又是矮小胖呼呼的香菇……每一次换场都要经历掀开大棚帘子,开灯,关灯,再合上帘子。这些步骤配上肆意生长的各种菌菇就如同一次次神奇的探险。
一次“自我坚持”的成长
我想,没有哪一种蔬菜能像菌菇那般神奇了。无需施肥,无需日光,在自己的小小菌菇棒里就能自我生长。
棉花籽壳
菌菇的原料非常简单,棉花籽壳、麦皮、玉米粉、木屑,这四样就能构成菌菇的养料。听起来是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大有学问。合作社负责人应勇标介绍说,光自家的棉花籽壳就得开辟一条专用买卖路线,这些棉花籽壳有来自新疆的,更有来自印度等地。所使用的棉花籽壳必须质量上乘,才能确保菌菇生长时的养分充足。
接种间
种植菌菇和种植蔬菜是完全两个概念,首先菌菇是一种真菌,它是吸收植物里的纤维作为生长的养分,从暴芽、出苗、开伞、抽莛需要4-8周的周期,并且对温度、湿度、通风度还有光照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
高温杀菌容器
从投下种子那刻起,就需要12-14小时的高温杀菌,等到只留下真菌,这一步就算完成了。然后就要用冷气将温度降到25℃,等温度恒定在25℃,就开始接种,最后放置室内培养4-8周,在这期间,菌菇“自我坚持”生长就华丽丽地上演了。
你初次见它,只能见到菌菇棒,过几天,开始一点点冒芽芽;再过几天,“小脑袋”就探出来了;一个月后,大伞小伞彼此挤得不行,便可以采摘下来呈上桌啦。
一位研究菌菇的“匠人”
这些菌菇的长势如此喜人,还要得益于合作社的负责人——应勇标。
很多人都明白“匠人”的词义:对工作执着、专注,但是做一位匠人,似乎挺难。30多年来,潜心专注于培养菌菇,应勇标真的算得上是“匠人”。
32年间应勇标通过自学获得的各项证书。
时光倒退回32年前。
1985年,平菇、香菇、黑木耳等菌菇栽培技术刚刚兴起,应勇标对这项技术也颇感兴趣。恰好当时的农业局为了推广,召开了培训班,他就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从此便把一生都与菌菇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漫长的30多年坚守中,虽然种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应勇标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菌菇遇到病害,到处询问情况,高中毕业的他还利用食用菌的相关用书自学农业知识;台风天,暴风骤雨,菌菇地被淹,菌菇种植棚被吹翻,应勇标连夜翻修……
说起这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应勇标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到伤心的神情,依旧是一张微笑的脸。拥有“痛并快乐着”的勇气,挫折也只会让人更加强大。
一段有价值的“人生”
种菌菇这行特苦,更何况自家还提供一条龙服务。妻子胡月霜曾多次劝他改行:“这个行业太辛苦,别人过年时都是和家人吃团圆饭,他却忙着去给菇农的菌菇看病。他就太爱这行了,离不开。”妻子虽然心疼但是言语间却能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欣赏,为丈夫的责任心、热心和大半生的执着而自豪。
应勇标和妻子
作为澄江最大的菌菇种植基地和菌种场,应勇标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大半个浙江。为了帮助菇农们解决在菌菇种植中遇到的难题,他还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龙服务,从买种子到种植期间到丰收,期间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他给菌菇看病还小有名气,所以常往杭州、温州到处跑。
对于这份工作,应勇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会一直种下去,我要是离开这一行了,菌菇种植万一出现问题的话,菇农找谁?而且我学了摸索了大半辈子的技术,不用的话就浪费了可惜了。”
抓一把“憨态可掬”的菌菇,变成满口的清香。菌菇有千百种吃法,也有千百种味道。顺时而食,随心地吃,是对自然和生活的坦诚。
世间的美味并不在大鱼大肉里,而在于怎么在平淡里吃出幽香和清雅。
但是,能让一种食物长久地活跃在人们的味蕾上,存留在人间烟火中,不仅仅只是好吃、绿色、健康那么简单。它必然是被揉进了许多人情味,许多的爱和坚守,才能让那种鲜美的滋味,直抵人心。
任何食物,从诞生开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美味;任何蔬菜,从种下开始,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绿色。
原标题: 澄江·风物 | 32年,坚守出这一捧最会呼吸的菌菇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