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路桥办起村级农民大学生班
2015年01月10日 来源: 台州日报 王依友 叶 茜

  冬日的早晨,气温有些低,却挡不住台州路桥区新桥镇一群大龄青年的上学热情。开课时间还早,40多名中青年已经把金大田村文化礼堂二楼的一间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正是台州电大农民大学生金大田班上课的时间。作为一个村级农民大学生班,这个特殊的班级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他们为什么要来念大学?在当下农村,这样的班级受欢迎吗?记者近日前往当地探访。

  60后:转型升级

  在这个班级中,46岁的康正美和同龄的妻子钟雪斐特别引人注目。

  作为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还是金大田村的村委会主任,老康在这个班里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康正美的上学选择,多少反映了一个村庄在转型中的努力。

  “我们这批人,以前读书太少,现在想学了,又没地方学。”康正美不好意思地说,当年他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姐夫学木工,闯关东。

  1993年结婚后回到路桥,康正美办了一家塑料造粒厂,一干就是10年。随后,他转身投入空调铜质零配件的制造,几乎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描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不过,经济的急速发展,也让金大田村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3年前,这里垃圾遍地,废旧塑料拆解热火朝天,村里池塘发黑发臭。从2012年开始,村里下决心治污,开始大面积拆除废旧塑料棚户加工点。如今的金大田村,已经焕然一新。

  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康正美很高兴,也很有紧迫感。“接下来村里还有很多事,像公园的规划、农民安置房的建设等,多读点书,有帮助!”他说。

  70后:渴求知识

  康正美无处读书的遗憾,也是路桥在新桥镇金大田村办起农民大学生班的初衷。

  “以前台州只有市电大每年办一个农民大学生班,分到路桥区就只有十几个名额,机会太少。既然金大田有这么好的硬件设施,区农办就和台州电大第一次合作在村里办起了大学生班。”新桥镇农办主任张映告诉记者。

  这个班里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70后和80后。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多?

  “我们这批人是经历多了,知道自己缺什么了!”1978年出生的沈仙华凑过来,用他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记者说。

  在沈仙华看来,办小企业、做小生意发家致富,几乎是路桥不少30岁至40岁人的共同经历。“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喜欢自己闯。”沈仙华说。

  从家庭作坊,到现在拥有20多个工人的小厂,经过10多年打拼,沈仙华的生意有声有色,但也遇到了发展瓶颈。于是,他和几个碰到同样问题的朋友一起报了这个班:“我们不需要文凭,只想多学点东西。”

  90后:谋划未来

  张映一开始担心招不满人,给每个村都分配了任务。没想到,原计划招生30多人,报名者一下子来了80多人,最后不得不通过入学考试录取43人。

  参加学习班的有当地村干部、企业负责人、个体户,学期为两年半。学习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经济法、农村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总共34门课程。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取得专科学历。

  这个家门口的“大学”,也吸引了一批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年轻人。1994年出生的朱怡静就是其中一个。现在她是新桥镇上一家文印店的小职员。别看她小小年纪,这已是她从事的第三份工作。

  对于未来的规划,小朱还有些模糊。不过她觉得,无论干什么,读书拿文凭还是需要的。于是,当她得知金大田村办了一个大学生班后,马上就和店里的另外两位90后女孩一起报了名。

  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90后“富二代”李嘉诚。他告诉记者,和他想法类似的90后,在这个班里还有不少,他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接好父辈的班。

原标题: 路桥办起村级农民大学生班

标签: 农民 大学 学生 路桥 村级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