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长期暴露在雾霾中患肺癌风险大增 专家建议定期检查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丁颍鹃 方序

  在一个灰蒙蒙的雾霾天里,一个有关肺癌的国际学术会议“广济肺癌国际高峰论坛”在浙医二院滨江院区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德国和全国各地的20多位著名肺癌专家,其中有一位白春学教授,他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亚太呼吸学会科研委员会主席。

  会议从上周五开始。白春学下午抵达杭州时,去接他的工作人员问他:开窗还是开空调?“不开窗,开空调!”白春学毫不犹豫地说。

  会后,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白春学表示,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下,会大大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由国际会议关注雾霾引出话题,本周,我们将重点关注杭州的雾霾,及雾霾的防范,今起推出第一篇,敬请关注。

  颗粒越小危害越大

  1.1微米以下颗粒可直达肺泡

  从去年开始,长三角地区接二连三遭遇雾霾,上海跟杭州简直是“难兄难弟”。

  作为一位每天跟肺打交道的医生,大概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雾霾天对肺的伤害。

  这段时间,上海的天气也不好,但是白春学出门也不戴口罩。

  “我每天走路上班,走3.5公里天天吸雾霾。”他开玩笑说,戴个口罩人家觉得怪怪的,他没这个习惯。不过,家里的空气净化器他没有含糊,老早就装了。

  他告诉记者,人体的呼吸系统具备天然的防御保护系统,一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会被阻挡在外,即便进入气管,最终也会以痰液等形式被排泄出去。

  而2.5微米以下的小颗粒,有可能直接进入肺部,进入细小的支气管,甚至肺泡。

  一张颗粒物对人体侵入情况的示意图显示,大于7微米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4.7~7微米颗粒物可到达咽喉,3.3~4.7微米颗粒物可到达主气管,2.1~3.3微米颗粒物可到达支气管,1.1~2.1微米颗粒物可到达气管末端,0.65~1.1微米颗粒物可达到肺泡。

  大家经常听到的PM2.5,只是对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系小于2.5微米细颗粒的统称。

  “如果只是单纯的雾霾,其实问题并不大,但关键是上面往往会携带大量病毒等致癌物质。”白春学说,所以雾霾才会引起如此的注意,因为它的造成的影响将是大面积的。

  浙医二院肺癌中心副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丁礼仁解释说,颗粒物的个头越小,对应的数量浓度和体表面积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所以污染物越小,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越大。

  雾霾导致的肺癌高发

  7到10年才会显现出来

  最新出版的《北京市城区1998~2007年肺癌流行趋势及病理特征分析》统计,北京城区肺癌发生率10年内持续走高,上升近四成,吸烟、空气污染,室内装修被认为是肺癌的主要元凶。

  包括浙医二院呼吸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凯在内的几位肺癌专家也有这样的担心:环境因素导致的肺癌患者正在上升。

  “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病人,本人不抽烟,也没有大量接触二手烟,但得了肺癌。”王凯说,虽然目前国内没有资料,但是国外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雾霾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

  比如在加拿大,从一项进行了26年,对18.8万人的监测来看,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肺癌的患病率增加15%~27%,挪威、日本也有类似的研究。“目前中国每年新增80万肺癌患者,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万人。”王凯说,环境因素诱发的肺癌无疑会进一步上升。

  浙医二院肺癌诊治中心徐浩副主任给记者看了几个数字:2013年,杭州雾霾天超过了210天,其中1月份空气好的天数只有3天。

  “那么暴露多久是个警戒值呢?几年之后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呢?”作为一个不吸烟的人,记者很关心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类似的研究成果。

  王凯告诉记者,癌症发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他看到过一篇文章,认为雾霾和肺癌的高发会有一个滞后期,所以雾霾的影响可能要到7年、10年甚至更久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接触时间越久、接触量越大风险越大,相同的暴露条件下,老年人的风险会更大。”王凯说。

  连续抽烟20年

  肺癌风险增加10~20倍

  脏空气引起的呼吸不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鼻炎、咳嗽、哮喘……但是说到肺癌,几位专家提醒,在中国,肺癌发生的首要因素还是吸烟。

  “中国有3个第一:烟民数量、烟草产量、烟草销量都是世界第一,中国烟民有3.5亿,比美国总人口还多。”白春学说,他遇到很多肺癌病人,都是吸烟吸出来的。

  拿到片子一看,问病人“你起码吸了二十几年了吧”,病人总是很诧异。其实,医生都知道,吸烟会破坏肺泡,健康人的肺泡数量在6亿个左右,长期吸烟的人肺泡数量大大减少,有些甚至不足1亿个。

  说到这里,白春学问在场的几位记者:你们几位有抽烟的么?如果有赶紧戒了!

  “一天一包烟,连续抽20年,患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0~20倍。”

  他说,戒烟也能大大降低患慢阻肺、缺血性心肌病的风险,目前中国每年就有120多万人死于慢阻肺。

  他还告诉记者,在他所工作的上海中山医院,是不招吸烟的人的。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最好每年做低剂量CT筛查

  肺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有2/3的患者确诊时已没有手术机会了。

  “在美国和日本,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1%,而在中国,2000年时只有8%,最近虽然有提高,但也只有15.6%。”在白春学看来,这跟早期诊断不足有很大关系。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生建议55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但是考虑到中国的环境,白春学认为,在中国这个年龄应该提前到40岁。今年8月,亚太呼吸学会在香港开会,白春学提出这个建议,也得到了来自日本等其他国家专家的认可。

  现在很多体检套餐,常规做的是胸片,而不是CT。王凯说,如果是筛查肺癌,胸片可能会有漏诊。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两组病人,一组用胸片筛查,另一组是CT筛查,结果发现胸片组有20%的病人被漏诊。

  对这一点,王凯很有感触。前些年,浙二员工体检,一些老员工改做CT,结果那年有多人查出了原发肺癌,幸亏早期发现做了切除手术。

  “做个CT才250元钱,外面吃顿饭都不够,但可能是救命的!”所以,王凯强烈建议,40岁以上,尤其是有吸烟史、家族史、长期雾霾接触史的,最好每年能做一次低剂量CT。

  浙二体检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体检CT检查中,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一年比一年高,2013年达到了3.27%,王凯也告诉记者,他的门诊中,有1/2的病人是来看结节的。

  按照以往的诊治指南,如果结节小于4毫米的,病人也没有诸如吸烟史等危险因素,随访一年之后没有变化,就不再继续随访;但是现在的观点越来越认为,这样的病人也应该每年随访,国际肺结节诊治指南已做了修改,参加了中国肺结节诊治指南制定的王凯主任告诉记者,中国的指南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建议这样的病人定期随访。

  今年11月,浙二滨江院区肺癌诊治中心将开设肺结节和肺部阴影专科门诊,这个门诊将采用多学科诊断的模式,联合胸外科、放疗科、超声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医生,为病人制定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原标题: 长期暴露在雾霾中患肺癌风险大增 专家建议定期检查

标签: 肺癌 颗粒 雾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金子琳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