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伪科学”横行朋友圈,你中招了吗?
2014年08月12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测测你一生中最辉煌的年龄”“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致癌”“仙人掌能防辐射”……

  随着微信的兴起,大家都将其作为自己一个重要社交平台,在朋友圈里发照片、写心情。

  但是我们渐渐发现,微信上不少文章充斥着谣言、诈骗等不良信息,伪科学文章、钓鱼帖、小测试等也是层出不穷。网友更是整合罗列了“盘点今年上半年微信圈十大谣言”,悉数了谣言帖,让大家引起防范。

  针对微信上的种种乱象,8月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旨在规范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共十条,这也被网民简称为“微信十条”。

  玩小测试被盗个人信息

  温岭的马女士一直很喜欢玩微信,在她的朋友圈里,有200多个好友,大家不时地晒图片、分享旅游经历等。一些好玩的小游戏、小测试的链接也会被转发,因为这些链接都是自己最为相信的人转发的,马女士也会偶尔点进去玩玩。但是最近,马女士在玩完一款转盘测试的小游戏后,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盗取了。

  马女士玩的是一款名为“测测你一生中最辉煌的年龄”的小游戏,是她的朋友通过微信圈转发的。

  按照马女士的说法,记者在微信朋友圈找到这个小测试的链接点击进入后,首先要输入自己的真实姓名,记者就随便输入了一个名词,然后再点击‘开始测试’,大转盘的指针最后停留在哪个区间,就代表自己最辉煌的年龄在哪一岁。另外类似的测试还有很多:“测测你的致命弱点是什么”、“你有哪些被忽略了的优点”、“测测你在古代的地位”……

  “我的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码肯定被人盗取了,这几天,一直收到一些营销短信、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也是不断,以前虽然也有,但是没现在这么频繁。另外,自从玩了这款小测试后,自己存在手机里的一些照片、短信也无缘无故地没了。”马女士气愤地说。

  部分测试名为游戏,实为盗取个人信息

  记者通过公安部门了解到,这些小测试在微信上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玩的人也很多。有些小测试不但要输入个人的名字,而且还要输入手机号码、生日等较为敏感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极有可能通过后台操作被不发分子掌握。

  而且,这些小测试是通过简单的网页链接传播的,制作很简单,哪怕是仅仅输入自己的名字,大家的手机号码等信息也会被一些植入的木马程序窃取。特别是微信上“抢红包”等一些不明来历的小活动往往还需要输入个人的支付宝账号、银行卡账号等相关账户信息。

  在此,我们也想提醒大家,这些微信上的小测试尽量别玩,不要随便泄露个人的敏感信息,以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更不要因一些所谓的蝇头小利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些看似科学合理的“扫盲帖”,不靠谱

  网传

  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人们在食用微波炉加热的时候后会使身体产生大量的癌细胞。目前,国外家庭中没有人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

  真相

  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后到底会不会产生致癌物?记者采访了台州市中心医院高级营养保健师张丽军。张丽军表示,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和致癌没有绝对的逻辑关系。“微波存在一定的辐射,一些不合格的微波炉产生的辐射比较大。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教,掌握好微波炉加热的时间,那么是不会产生致癌物,食用这些食物也是安全可靠的。”

  张丽军说,只有当食物在微波炉中过度加热,出现烤焦等极端情况的时候,那么这些食物可能会产生致癌物,大家在食用后是不利于自身健康的。

  网传

  果汁或者是水果不能和海鲜同时吃!已经出现一个少女在食用海鲜和维生素后中毒、暴毙而亡的事情了。

  真相

  “咋一眼看上去是对的,我们也建议大家不要将两样东西同时食用,但仔细揣摩下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太不严谨了。”张丽军说,从专业角度去分析,抛开剂量去谈毒性是不正确的。

  “一些水果的酸性比较大,在食用大量海鲜后喝果汁会产生化学反应,特别是肠胃不好的人容易腹泻。”张丽军说,虾中含砷的化学物质遇到维生素C会产生类似砒霜的毒素。“但不管是腹泻还是中毒,都是以大量服用这两种食物为前提的,以偏概全显而是不恰当的。”

  网传

  看牙膏底部色条能辨别成分,绿色代表纯天然,蓝色是天然加药物,红色是化学加天然,黑色是纯化学。

  真相

  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每天使用的牙膏底部有一个小小的色条,颜色有绿的、蓝的、红的,还有黑的。网传这些色条能准确地帮我们判断牙膏的成分,而事实并非如此。

  记者查询相关专业资料发现,根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给出的解释,牙膏底部的颜色条其实是电眼定位点,红、蓝、绿及黑色是常用色。牙膏软管里充好牙膏后,软管放在自动封尾机上,机器感应到相关颜色点后就会自动封住软管,这一技术主要是为确保牙膏包装正确,而与产品本身的成分无任何关系,所以这个说法是错的。

  律师:通过微信诈骗、散布谣言已构成违法

  昨日,记者就此话题咨询了浙江常青藤律师事务所陈锋律师。

  陈锋表示,通过微信进行诈骗已构成违法或犯罪,具体定罪量刑将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诈骗微信的转发者,如事先不知情,则不构成诈骗,如系明知而转发,则可能构成诈骗罪的帮助犯。

  陈锋说,通过网络手段传播谣言,如谣言的转发量大于500或点击量大于5000,则可能构成诽谤罪、扰乱社会秩序罪或寻衅滋事罪等罪名。同样的,在微信上传播的伪科学文章若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恐慌,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也会构成相应的犯罪。

原标题: “伪科学”横行朋友圈,你中招了吗?

稿源: 台州晚报 作者: 记者 何于盛 实习生 余若卉  编辑: 金子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