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的形成过程,是蝉的幼虫在蝉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逐渐转化为有性阶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蝉花孢子粉”,渐从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朵,故而称为蝉花。
蝉花大都长在竹林里
7月27日,黄岩区头陀镇山屯村一片竹林里,村民陈雪花老太太带笔者寻找蝉花。
“蝉花大都长在竹林里的。你看,土里冒出1厘米左右的黄白色小花,底下就埋着蝉花。”陈老太太轻轻抡起锄头,顺着黄白色小花往下一挖,就挖到一朵雌蝉花了。
在那片竹林里,笔者和陈老太太找到了10来朵雌蝉花。
“雄蝉花露在上面的鹿茸状的芽会更长一些,看着很明显。”陈老太太边说边低头寻找。
在陈雪花家里,笔者见到了一塑料袋上千朵的蝉花。这些蝉花长三四厘米,根部是长椭圆形的虫体,虫体大部分被灰白色菌丝包裹,微微弯曲,长约3厘米,细长的黄白色花朵从蝉的头部生长出来,有的头部则长出一根像金针菇的角。
“我把这些蝉花晒干,易于保存。你闻闻看,很香的。”陈老太太抓起一把让笔者闻。笔者闻了闻,确实有一种像香菇的香味。
“头顶开花的,是雌的;像鹿角的,是雄的。”陈老太太介绍,蝉花也分雌雄,但是价格一样,混合着卖。
蝉花出现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端午节过后,蝉花就开始少了,到阳历7月底结束。”陈老太太说,蝉一出现,就意味着蝉花出土了,现在挖蝉花的季节快过了。
买蝉花煲汤吃的人很多
临海市尤溪镇庄基村的柯老太太今年69岁了。她回忆,自己七八岁时,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拿着尖尖的木棒去挖蝉花。
当时,蝉花可以用来换钱,一般都是卖给“卖糖客”的,因为数量稀少,价格比蝉壳贵。“卖糖客”当时的收购价是一分钱5个蝉壳,而一个蝉花却能卖5分钱。
柯老太太说,除了换钱,蝉壳和蝉花都可以用来换零食。大多时候,柯老太太和小伙伴们把挖来的蝉花换成糖果。再后来,“卖糖客”也很少来了,所以挖蝉花的人也就没有了,人们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个东西。
“蝉花的季节比较短,很容易在高温天里腐烂,不易保存,如果不及时卖掉的话就会坏掉。而且这个东西很稀少,寻找难度较大。有一年,我寻了100来只蝉花,结果没人来收购,就坏掉了。这么辛辛苦苦寻找来的东西,坏掉了感到很可惜,后来我也就不去挖了。”柯老太太说。
柯老太太介绍,大概从2012年开始,村里突然出现收购蝉花的商贩,于是挖蝉花的人就又多了起来。
“今年,最贵的时候收购价为150元/斤,最便宜的时候也有100元/斤,我也到集市上去零卖过,最贵时卖到1元钱一个,最便宜也卖0.5元一个。”柯老太太说,在挖蝉花的高峰期,村里的小山头上,到处都能看到村民们带着锄头和箩筐在挖蝉花,有的村民全家总动员,从早上一直挖到傍晚。
今年,柯老太太仅卖蝉花收入有2000多元,她现在还是每天上山去挖蝉花,挖回家晒干后等人来收购。
笔者采访时,可以感受到村里涌动着一股收购蝉花的热潮。每走到一处,打听起蝉花,总有人关切地问是否要收购。
那这些商贩买去干么呢?
“我们小时候,商贩买去听说是做中药的。现在很多是个人直接买去,煲汤吃的。”柯老太太说。
这句话在陈雪花老太太这里也得到了证实。陈老太太经常拿蝉花到黄岩新前镇一带地方零卖,大多是个人直接买去吃的,有的人买100元,有的人买50元。
顾客都说,蝉花性凉,如果上火了,吃下去效果特好。也有的顾客说,蝉花跟冬虫夏草类似,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肾功能、抗疲劳、降血脂血糖、改善睡眠等作用,也可以达到滋补养生的作用。所以,不少市民将蝉花当作“宝贝”,经常买来煲汤饮用。
陈老太太还告诉笔者,有一个三门人过来收购,110元/斤收购去,听说是买去以后再给包装一下,等到春节时再卖个高价。
蝉花并没传说的那么神奇
笔者在网上查了关于蝉花的相关资料。《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记载,金蝉花,别名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寄生在蝉科昆虫山蝉若虫上的子座及若虫尸体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动物和植物特征的奇妙生物。
那么,蝉花真如坊间流传的那样,堪比冬虫夏草吗?
就这一问题,笔者采访了台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叶平胜。他提醒:蝉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没有坊间流传的那么神奇。
叶平胜说,蝉花属于生物病态现象,是一种虫菌相依的组合体。秋季来临,蝉钻入土中,逐渐变成蝉蛹,在羽化前被冬虫夏草菌类寄生,当条件适宜时,就开始萌发成菌丝体,吸收虫体的营养,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转化为有性阶段,渐渐从顶端开花分枝,故而得名蝉花。
叶平胜说,蝉花很早时就作为一种药材使用,但用得不是很多,只作为一般的药用。现在民间把蝉花炒得有点热,其实没有那么神奇的,网上炒作说可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降血脂等,这没有临床依据。蝉花性味甘寒,属凉性,有散风热、定惊镇痉的作用,可用于风热咳嗽、小儿夜啼、壮热惊悸、手足抽搐,具有一定的养肺功效。不过,蝉花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
叶平胜提醒,蝉花生在地底下,是一种菌类,市民煲汤吃时一定要清洗干净,以免造成人体中毒。另外,蝉花一次不可多吃,一般正常用量每次3-6克为宜。
原标题: 台州民间刮起一股吃“蝉花”热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