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他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甚至有农村老人称:“喝农药上吊投河比亲儿子可靠。”(《中国青年报》7月30日)
这一结论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因为前不久香港大学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农村老人在内,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稳步提高。农村老人自杀为何出现“逆袭”,成了人们的疑问。
按照刘燕舞的说法,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这其实讲的还是赡养问题。而在病态的自杀潮背后,是因为“经济高度分化后,给中年人带来的集体焦虑”。中年人为了能轻装上阵,在激烈社会竞争中胜出,“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无论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都决定了审视农村老人自杀,需跳出家庭视角。
从物质赡养上讲,过去家庭矛盾多是吃饭穿衣问题,现在已经很少有子女没能力给老人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而且,不光国家层面有新农保政策,而且在很多地方,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土地集中经营水平提升,不少家庭能拿到“地租”,不工作的老人也有一笔“收入”。现在的问题在于“质”,特别是子女打工在外,老年人在农村独自挑起“留守家庭”的重担,确实压力很大。
而老人的精神赡养更是遇到了新情况。过去老年人守着儿孙过日子,现在随着主力人群纷纷进城,农村已成了老年人的“留守阵地”,中年人、年轻人多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即使回来,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也基本上“各忙各的”、“各玩各的”,老年人不懂现代社会,也跟不上现代社会变化的脚步,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很多老年人平时靠打麻将过日子,如果没有收入,或者身体条件不允许,那就只能“望天过日子”,很少有适合养老的活动和场所。即使随子女进城,也有很多人是“身体进入21世纪,精神还停留在过去”。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和客栈差不多。
农村老人的自杀,常常是物质和精神双重问题叠加的结果。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精神赡养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天大家都在讲老年社会的到来,也作出了一些应对,但这种应对更多还是表现为物质赡养和底线赡养上,并没有指向精神赡养。显然,解决精神赡养问题,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既需要家庭,更需要社会作出应对。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老人的幸福也没有全面的幸福。面对农村老人自杀现象,既需要家庭的重视,也需要整个社会加以重视。特别是在国家的普惠制度建设上,还要加大力度。针对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需要给资金、动脑筋。
原标题: 农村老人自杀为何出现“逆袭”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