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南方“小候鸟”在北京的一天
2014年07月23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印佳豪早起做作业,父母在旁陪着

  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一个男孩孤零零地站在里面,虽然有点胖,但跟房子比起来还是显得太小——这是印佳豪在江苏老家的家,平时他一个人住着这么一间大房子,楼下住着爷爷奶奶。

  在紧挨着北京东四环的一间10平米左右的旧房子里,呈垂直状摆着两张床,因为挂满了衣服,床的空间很局促,躺在床上一起身就能碰到衣服。房子四壁是零乱的电线和插座,屋里满满地摆着缝纫机、老式冰箱、煤气灶——这是印佳豪在北京的“家”。

  和往年的寒暑假一样,12岁的印佳豪一放假就从江苏老家“飞”到了北京,享受着和父母团聚的短暂温馨假期。

  7月17日,记者来到印佳豪在北京的家中,实地体验了这只“小候鸟”一天的生活。

  8:30早起:晨读做饭洗衣服

  8:30,印佳豪起床后开始做作业。因为不用上学,所以他可以好好地睡个懒觉。在老家这个时候,佳豪该上第一节课了。由于奶奶要去工厂上班,他每天四点半就跟着奶奶起床,自己洗漱穿戴完毕,六点骑车去上学,大约10分钟到学校。

  印亚东和潘小红在一旁看着孩子。夫妻俩离开老家江苏如皋快20年了,去过好几个城市,最后在北京待了下来。两人开了家裁缝店。他们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但其尽所能地凭着当年上学时的印象给孩子一些辅导。印亚东要求孩子每天把英语单词抄几遍,抄的时候要把英文、汉字都写下来,印亚东说,这样容易记住。“平时,我们每天打电话,会用电话的方式要孩子背诵作业。”

  对于印佳豪来说,这种父母在旁看自己做作业的场景太奢侈了,他一点都不觉得是种压力。他告诉记者,在老家都是他自己做,爷爷奶奶根本不懂,遇到难题他就一个人琢磨。

  印佳豪告诉记者,他喜欢读书,四大名著都读过了,还看过曹文轩的《草房子》,他最喜欢的是西游记,“里面的人物都很个性的。”他说。

  由于父母今天有点忙,作业完毕,印佳豪自己做起了早餐。洗菜、切菜、涮锅、点火、倒油,他胖胖的小手虽然显得稚嫩,但每个环节都很娴熟。印亚东潘小红尝着儿子做的菜,感觉既温暖又心酸,北京小屋每年这个时候都被同样的情感充斥着。

  印佳豪很小就会自己炒菜了,有时在学校食堂吃不饱,回来后就自己做个菜充饥,来北京后,如果父母忙,他也会帮着做做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懂事的孩子有时更让人心疼。说到这些,虽习惯了与孩子不在一起生活,潘小红内心仍是纠结。

  做完早餐,印佳豪又开始洗衣服,晾衣时,小区里的老奶奶嘀咕着,“小宝贝还会自己洗衣呢。”

  10:30孤独的足球少年

  上午10:30,印佳豪拿起足球,来到附近一所大学的足球场去踢球。与父亲的精明不一样,印佳豪很憨厚很腼腆,不到1米6的身高,已经120斤了。开学就要上初一了,这个暑假,父亲给印佳豪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锻炼、减肥。为此,印亚东还给儿子买了足球,准备了跳绳。

  印佳豪上身穿着T恤,下身穿着短裤,走起路来很敦实,很有球星范儿。世界杯刚结束,大街小巷还谈着足球,电视机里一遍又一遍重播着德国对阿根廷的那场决赛。

  暑期的闷热很快就让他汗流浃背,透湿的短袖沾在他显胖的身体上。他不断地射门,控球,自得其乐。他在北京认识了不少小伙伴,但他们暑假都去军训了,留下他一个人玩。不过,他似乎很习惯这种一个人的锻炼方式。

  他有时也与妈妈一起去他们房子前面的小巷子跳绳。这种运动对场地要求很低,而且绳也很好找。印亚东把一根废弃的绳子裁了裁,供老婆孩子锻炼用。

  在印佳豪就读的学校,锻炼也是经常的,每天早上需要起来做早操,然后围着800米的操场跑两圈,下午3点之后还有体育课。

  14:00店老板:小胖长高了

  印亚东的裁缝店离住的地方很近,走路十分钟就到了。这个店是与一个北京卖布的老板合作开的,印亚东在店里放了张书桌用来做裁缝,卖布与做衣服结合起来,方便了顾客,也给双方带来了生意。他每隔一天去一趟裁缝店,妻子则留在家里做衣服。印佳豪一般都与妈妈留在家里。

  潘小红经常需要把一些衣服送到店里去,忙的时候就叫佳豪送。

  印佳豪提着妈妈收拾好的小袋子,在妈妈“注意安全,过马路要注意红绿灯”的瞩咐下,来到爸爸开的裁缝店里。

  “小胖长高了。”卖布老板见到印佳豪热情地与他招呼。

  店里生意不错,很多都是老顾客,中年妇女居多。印亚东忙着给顾客量“三围”,“小胖”在旁边翻着爸爸的帐本,有时会给爸爸倒上一杯水。

  爸爸不太带佳豪来店里,因为卖布老板经常给孩子买东西吃。印亚东怕麻烦别人。

  放暑假之前,下午14点正是上课时间。在中午短暂的休息后,学校下午仍然有课。要是在周六周日,这个时候,佳豪会与朋友们一起玩。他的外公外婆有时会骑着电动车从三四十公里之外的村里来看他。

  18:00与妈妈相守灯下看照片

  印亚东去缝纫店了,要晚上8点才能回来。潘小红也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一边等着丈夫回来,一边与孩子坐在一起打开影集,翻看老照片。在与孩子分别的日子里,这些照片是支撑着夫妻俩的巨大动力。由于房间狭小且朝东,这个时候屋里已经比较昏暗,需要开灯了。

  几个月的佳豪,咧着嘴笑,在妈妈的怀抱里幸福甜蜜。

  四五岁的照片,很瘦显得不是太开心,那时候的他已经当起了留守儿童。

  “有一次,他爸来北京的前一夜,抱着孩子睡,孩子的手始终放在爸爸的胸膛,恐怕一觉醒来爸爸已经走了。”说到这里,潘小红眼睛湿润了。

  再往后,是一张背着书包在老家家门口附近拍的照片,绿树成荫,他一个人在树荫下。这是江苏省如皋县长江镇头案村,这个距离北京千里之遥的长江下游的小村庄,每天都牵动着印亚东、潘小红的心。“孩子有次被车蹭了一下,等他回过神来,车子已经跑了。”

  两年前的暑假,佳豪与表哥一起来北京,爸妈带他去了水立方、鸟巢、红领巾公园、军事博物馆。有一张爸爸、表哥与他的合影,三个人一起坐游船,非常快乐。他最喜欢的是去军事博物馆,去坐坦克,“刚开始觉得驾驶室黑乎乎的,很小,坐进去之后原来很宽敞。”印佳豪兴奋地说。

  看照片时,他跟妈妈说,今年想去朝阳公园玩沙滩排球,想去趟故宫。

  佳豪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潘小红告诉记者,有时候孩子也吵着要他俩回家,但一听到赚钱不容易生活艰难,孩子就不再说了。

  我们看到了他爷爷的照片,一个年届七旬的老人,身材高大,但中风了需要锻炼,印佳豪每天傍晚这个时候会陪爷爷溜弯儿。“我想当一名医生,给爷爷一样的人治病。”印佳豪说起了自己的梦想。照片上奶奶的身体显得很好,虽已古稀之年,但屋里屋外全靠她撑着。

  “再过几年我们就回去,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印亚东对记者说,因为在北京孩子上学不方便,而且两地教育内容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又不能在北京高考,所以暂时只好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认为,“小候鸟”现象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精神上的需要可能比物质需要更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则表示,“小候鸟”来到城市与父母生活一段时间本身是一件好事,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搞些培训,开阔眼界,但也要对孩子进行交通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在城市的安全意识。

 

原标题: 南方“小候鸟”在北京的一天

稿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